当前位置:家谱馆 > 强姓网 > 强氏名人 强氏名人

高级工程师强自清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强姓展区
强自清,高级工程师。男,1945年6月出生,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

中文名强自清  

职    业高级工程师  

性    别男  

时    间1945年6月  

强自清,高级工程师。男,1945年6月出生,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1963-1968年在北京石油学院开发系学习;1968年11月一1985年5月任大港油田采油一矿生产组长、工程师21985年5月一1996年8月任大港油田采油一厂技术科及采油科科长、高级工程师;1996年8月一1998年5月任大港油田第一采油作业区工程技术站副站长;1918年5月至今任大港油田第一采油作业区工艺顾问。主要业绩:参与油日开发和采油工程项目的实施;改进机械采油工艺,清防蜡,油井集输,掺水技术,并加强管理。积极组织专研油水井增产挖潜、无形上产工作,增加原油数万吨。参加编写(石油工人技术培训考核手册(采油工)》等书。发展方向:采油工程技术管理及增产增效;工程建设项目的方案编制、工艺设计及监督实施;其它各相关学科及系统工程的工艺及管理。

大港油田东临渤海,西接冀中平原,东南与山东毗邻,北至津唐交界处,地跨津、冀、鲁3省市的25个区、市、县。勘探开发建设始于1964年1月,勘探开发总面积18716平方千米。油田总部位于国家“十一五”重点开发开放建设区——天津市滨海新区,距北京190公里,距天津新港40公里,距天津国际机场7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海陆空交通发达,往来便捷,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港油田油田简介

  大港油田开发示意图 大港油田始建于1964年1月,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昔日的盐碱滩已建设成为一个集石油及天然气勘探、开发、原油加工、机械制造、科研设计、后勤服务、多种经营、社会公益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油气生产基地。现有职工71000余人,干部总数220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19000余人。开发建设了21个油气田,形成了年生产原油430万吨、天然气3.6亿立方米生产能力和25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截止1996年底,累计生产原油9349万吨,天然气124亿立方米,在全国陆上21个油气田中,按原油产量计算,列第6位,在全国500家特大型企业中列第59位。

大港油田勘探范围广阔,有陆地、滩海和极浅海三大勘探领域。包括黄骅坳陷中、南部陆地,滩海海域(0~5米水深),以及沧县隆起东半部、埕宁隆起北半部的陆地部分。探区内以油藏类型多,具有多套生油层系含油组合为主要特征,是一个油气生成量和聚集量十分丰富的大型复式含油气区,有着广阔的找油找气领域和发展前景。在已勘探开发范围内有2700平方公里的滩海区域。其中,油田自己承建的张巨河海上人工岛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命名为“中华第一人工岛。”

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作为国务院百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之一和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配套改革局级试点单位,大港油田自1995年改制以来,积极推行以油公司为核心的生产经营体制,在以往解体油田“大而全”,“小而全”的基础上,对油田文教卫生、生活后勤以及物资供应系统等均实行专业化管理,并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了社会保险系统。打破干部、工人身份界限,变国家干部为企业职工,在油田范围内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积极推进聘任制和三岗制,实行三干法,优化领导班子及队伍结构,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企业队伍充满活力。对在油田范围内缺员的岗位实行公开招聘,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广大职工的改革意识、竞争意识和技术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大港油田历史沿革编辑 大港油田创建背景

1958年2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听取了石油部的工作汇报。

1958年3月6日,根据邓小平的指示,石油部迅速成立了东北、华北、鄂尔多斯、贵州4个石油勘探处。

1958年5月27日组建了松辽、华北石油勘探局。

1963年12月在黄骅发现了工业油流。据此,石油部决定组织华北石油会战

1964年1月 25日,中共中央批转石油工业部党组《关于组织华北石油勘探会战的报告》

  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报告 。中央同意组织华北石油勘探会战,并指出这是继松辽油田大会战之后的又一次重要的会战。

大港油田创建标志

1964年早春,7700余名参加过大庆会战的石油工人,遵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命令,披着松辽会战的风尘,挥戈南征,奏响了渤海湾石油勘探开发的序曲。但石油工人奋战10余月,打了20余口探井,均未发现工业油流。

1964年11月17日,3238钻井队在位马棚口西北约6公里处北大港海堤附近竖起了高耸入云的钻塔,港5井

  港5井 正式开钻。担任钻进的3238钻井队一出手就不同凡响,创造了第一只刮刀钻头钻进1824米的新纪录,一举刷新了32147钻井队在塘2井所创造的一只刮刀钻头钻进1695米的当时全国最高纪录。

终于在1964年12月20日,当钻头进入老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上部约2526米时,港5井发生强烈的井喷。眨眼间,蛰居地下久矣的“油龙”,挣脱了亿万年的束缚,呼啸着冲出井口,直指天空。它成为大港油区的第一口出油井,同时也成了华北地区古生界第一口出油井。

从此井以后,又打了许多探井,均获高产油流,因此决定建立油田。因港5井地处北大港构造带,大港油田因此得名。因1964年1月,开始此次石油会战,所以对外代号“641厂”。

大港油田的成功验证了李四光同志对于环渤海湾地区有广阔的找油前景的预测。后来,在大港油田的基础上,陆续诞生了华北油田、渤海油田、冀东油田……故此,大港油田又有着东部石油“小摇篮”的美誉。

大港油田改制

1985年到1991年,油田的深化改革工作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油田重点围绕着解决利益主体地位不明确,责、权、利不统一的矛盾,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实行了效率工资制承包、企业化经营承包、经费包干和投资切块包干等不同的承包办法,从而使新形势下的经济承包工作充满了活力,有效地调动了各单位完成生产建设和经济技术指标的积极性。同时,油田从落实责任、下放权限、理顺关系的角度出发,改革了企业领导体制,推行了厂长(经理)负责制,推行了项目管理,进行了计划、财务、科技及物资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改革,从而初步确立了各生产经营单位的利益主体地位,较好地做到了责、权、利的统一。

1988年8月,总公司将大港油田定为综合配套改革的局级试点单位,更是加快了油田的改革步伐。

1988年4月,为了加快石油系统科技体制改革,将大港油田的北部石油勘探开发区6300平方公里从大港油田划出,成立冀东石油勘探开发公司。

1993年,大港油田陆续颁布实施了《招投标管理办法》等文件,初步建立起油田内部模拟市场。

1994年7月,大港油田开发系统的重大改革举措———油气开发公司正式成立并开始运作。

1995年12月大港石油管理局改制为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所属国有独资公司,并更名为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996年12月,大港油田在全国油气田企业中第一家一次性整体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1998年,在全行业率先整体建立了HSE管理体系。

1999年6月,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分开,核心业务(油气勘探、加工销售)改组为上市公司,称为“中油股份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非核心业务(钻井、修井等施工作业技术服务、机械产品加工销售、生活后勤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等)作为存续企业,仍然沿用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名称。

  大港油田整合

2007年底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钻井、测井、录井、定向井业务与华北油田相关单位组建为渤海钻探公司,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其他单位与大港油田公司整合。整合后的大港油田原油年生产能力510万吨,天然气年生产能力5亿立方米。截至2008年底,累计为国家生产原油1.47亿吨、天然气176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