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齐姓网 > 齐氏名人 齐氏名人

清朝 齐彦槐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齐姓展区
齐彦槐

齐彦槐[清](公元一七七四年至一八四一年),字梦树,号梅麓,又号荫三,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生于清高宗乾隆三十九年十月十二日(公元1774年11月15日),卒于宣宗道光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五日(公元1841年8月11日),年六十八岁。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召试举人。明年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江苏金匮县知县,有《衙斋书壁诗》十九首,纪其治绩迁苏州同知,保擢知府,陈海运议于巡妩,得旨优奖。彦槐之诗,出入韩苏,尤长骈体律赋,兼擅书法,精于鉴藏。所著有《梅麓诗文集》二十六卷,《海运南漕丛议》一卷《北极星纬度分表》四卷,及《天球浅说》、《中星仪说》各一卷,均《清史列传》并传于世。

本    名齐彦槐 所处时代清朝 出生时间一七七四年 去世时间一八四一年

主要成就  

编辑 天球仪(celestial globe)  

天球仪是清代中叶的科学家齐彦槐所制。齐彦槐(公元1774~1841年),字梅麓,从事天文学和农田水利方面的研究,卓有成就。天球仪是他根据天象制造的计时仪器。清朝,欧洲钟表传入中国,天球仪内部模仿其结构,用发条作动力,自动运转报时报刻。外部铜球上铸有各个星座。

天球仪与铜壶滴漏一样,体现了中国古代利用天象计时的特点,但是,天球仪的制造已经受到欧洲钟表制造的影响。

在一个圆球面上绘有全天88星座、低至五等星名、主要星云星团、古中国二十八宿及赤道、黄道、赤经圈和赤纬圈等几种天球坐标系的刻度就制成天球。[1]  中国古代演示天象的仪器浑象与天球仪在基本结构上是完全一致的。

天球仪 采用透明塑胶制作,标识完全,内部为地球模型,便于理解天球的概念。适用于大、中学校天文、地理教学。适用于航海及科研。利用它来表述天球的各种坐标,天体的视运动以及求解一些实用的天文问题。

[1]  作用  

天球的模型,是一种用于航海、天文教学和普及天文知识的辅助仪器,人们利用它表述天球的各种坐标、天体的视运动以及求解一些实用天文问题。球面上绘有亮星的位置、

  齐彦槐像 星名、星座以及几种天球坐标系的标志和度数。天球仪上的星象和我们从天空中看到的星象正好相反,这是由于我们从天球外看天球仪的缘故,但这对于了解天象并无影响。天球可以绕一根贯穿圆球心的轴旋转,这个轴称为天轴,轴的两端与天球的两个交点称为南极和北极。带轴的天球被支撑在一个通过南北两极的金属子午圈上。利用天球仪可以观察到任意指定的时刻和地理纬度处的星空图像。由于观测者是在天球外看天象,因此从天球仪上看到的天象与从天空中看到的天象是相反的,但这并不影响天球仪的实用价值,它普遍应用于航海、天文教学和天文普及工作。将天球仪放在一个座架上,架中的水平圆环代表地平圈。使用者可根据地理纬度在子午圈上调节天极高度,并且能使天球绕极轴转动,从而看出在不同地理纬度上,在不同日期,不同时刻的星空景象以及某一天体的地平经度(方位角)和地平纬度(地平高度)。同样也可以显示出某一天太阳出没的时刻和方位、经天路径、中天时刻、高度和昼夜的长度。天球仪很有实用价值。陈列在中国北京古观象台上有清代铜制天球仪,铸造于1673年,直径2米,球上有恒星一千多颗,是以三垣二十八宿来划分的。一般使用的天球仪,直径在30厘米左右。

主要著书  

编辑 有《衙斋书壁诗》十九首,纪其治绩迁苏州同知,保擢知府,陈海运议于巡妩,得旨优奖。彦槐之诗,出入韩苏,尤长骈体律赋,兼擅书法,精于鉴藏。所著有《梅麓诗文集》二十六卷,《海运南漕丛议》一卷《北极星纬度分表》四卷,及《天球浅说》、《中星仪说》各一卷,均《清史列传》并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