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漱石(1897—1978年),辽宁人,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第一任主席、中国天主教沈阳总教区总主教、著名的天主教界爱国人士。皮漱石总主教是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的第一、二任主席,他和他那一代爱国天主教界人士开创的爱国爱教、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至今仍然激励着中国天主教广大神长教友奋勇向前。
皮漱石总主教又名皮金旭,1897年2月1日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沙岭村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家庭。1906年受洗入教,1909年至1927年在天主教沈阳教区隐修院研习神学,1927年晋升为神父,1927年至1941年在修道院从事教育工作,先后任沈阳天主教小修道院、预修院代理院长,1942年起在大连任本堂神父。1949年7月任天主教沈阳总教区总主教,成为继北平总教区总主教田耕莘、南京总教区总主教于斌、南昌总教区总主教周济世之后的第四位中国籍总主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天主教界爱国人士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虽然皮漱石总主教是中国天主教会内担任了总主教高职的少数几位中国籍天主教神职人员之一,但是他对历史上中国处于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地位和中国天主教会受外国传教士控制和操纵的状况深感切肤之痛,对教会当局反对和阻挠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深为不满,对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感到非常快慰和欣喜。1956年11月,他接受中国天主教友爱国会筹备委员会筹备处的邀请,来到北京,认真听取了有关各项工作的情况介绍并交换了意见,表示充分理解和支持天主教界的爱国行动。
1957年7月15日至8月2日,皮漱石总主教出席了中国天主教友爱国会第一届代表会议,成为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发起人之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241人,代表全国137个教区300余万教友。他们共同讨论了中国天主教会在新中国的前途问题,特别对梵蒂冈反对新中国的政治态度和中国天主教广大神长教友爱国有没有罪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皮漱石总主教在发言中表示:“爱国的一切行动,是遵守天主诫命的具体表现,不但无罪而且有功,是一种美德,应受奖而不应受罚,这样不论以什么形态来的罚,就是不正义,因而是无效的,既无效,就无须乎接受,也就自然不必理睬了,这是一致的原则。”他认为,从天主教神学上讲,“罚是惩恶而不是惩善”,“无罪就没有罚”,爱国是无罪的。皮漱石总主教的讲话深得人心,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坚定了中国天主教广大神长教友爱国爱教的勇气和信心。会上,皮漱石总主教被选为中国天主教爱国会首任主席。
皮漱石总主教以当时中国天主教会地位最高的总主教身份,出任中国天主教爱国会首任主席,表明了鲜明的爱国立场,同时客观、实事求是地把政治与宗教加以区别,在神职人员和教徒中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力鼓舞了中国天主教界的爱国热情。
在外国传教士已离境仍继续挂着中国天主教一些教区主教头衔,致使中国天主教大部分教区主教空缺、教徒迫切需要主教领导和组织教会生活的情况下,1958年,中国天主教会将一些教区选举产生的主教人选报送梵蒂冈。梵蒂冈非但不批准,反而以“绝罚”相威胁,对中国天主教界伤害至深,迫使中国天主教会不得不走上了自选自圣主教的道路。面对中国天主教的生死存亡,皮漱石总主教顶着来自罗马教廷的威胁和种种压力,号召中国天主教界人士摆脱控制,走自立、自办教会的道路,与罗马教廷保持纯洁的宗教关系。1958年至1963年,他亲自主持了中国天主教首批自选自圣主教。此后的几年中,皮漱石总主教又多次祝圣中国天主教自选自圣的主教,满足了中国天主教会牧职所需,确保了中国天主教牧灵福传事业顺利开展。
1962年1月,中国天主教友爱国会第二届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皮漱石总主教在会上作了《中国天主教友爱国会四年来工作及今后任务》的报告。由于对中国天主教会的延续和中国天主教爱国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皮漱石总主教再次当选为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1978年5月16日,皮漱石总主教在北京病逝,终年81岁。
皮漱石总主教逝世已经30多年了,但他爱国爱教的精神和身先士卒的作风,成为中国天主教50多年来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的主要发起人之一,中国天主教发展进程中优秀的宗教领袖,他为了中国天主教会的前途,为教会更好地融入社会主义大家庭,开辟了一条光荣而又正确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他甘当铺路石,为中国教会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