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庞姓网 > 庞氏名人 庞氏名人

中兴名臣庞钟璐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庞姓展区

庞钟璐(1822~1876),乳名文龙,字宝生,经学家庞大堃之子。今张家港塘桥镇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探花,授翰林院编修,累擢内阁学士,工部(主管土木兴建和水利等)、刑部(主管国家法律刑罚)尚书(长官,从一品)。

庞钟璐生于书香儒学之家,父亲庞大堃是一位颇有成就的经学家,一生潜心音韵之学。庞钟璐自六岁启蒙识字起,就随父辈熟读四书五经,并师从钱赞襄等先攻读古籍。家中老祖母虽年事已高,也“喜与钟璐讲说书义,……遗命皆治家立身大义也”,正是在这种传统儒学的长期熏陶下,他“为人和易廉介,衷怀坦然”,“立朝数十年,言依于经,事准于当世之法,尺寸无逾越。”时人评其“公之学,治经守师法,长于制举之文。居台阁以词斌名。一为学政,久任国子监祭酒,以经学造士。”“海内之士,以文章、学行推公。”
庞钟璐虽然文章出众,但在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则是其抵御太平天国攻打苏南时期的政绩。

咸丰十年(1860年)三月,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夺取苏常。因父丧“丁忧”的庞钟璐被授命为江南督办团练大臣,“派募沙勇,激励民团,联络各乡,竭力攻剿,”积极参与清朝苏常地区团练武装对太平军的防剿活动。

庞钟璐在团练大臣任上的活动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一时期,咸丰十年(1860年)三月江南大营溃,苏、常一带告急到八月常、昭被太平军攻破,他会同常熟知县周沐润,昭文县知县王庆元尽力重点防守常昭地区。

自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向苏、常一带发起猛烈攻势以来,四月初攻破常州,几天之内,苏、锡、昆山、太仓、江阴相继失守,常熟地域“三面皆贼所环伺,实属万分危急。”庞钟璐立即也同常熟、昭文两知县商议,责令各乡镇绅士分东、西、南三路编练团勇,驻守防御,彼此互通消息,互为援助。
同时,派人到各镇殷实之户劝助粮饷,设立“抽厘局”,筹措饷源。为防止奸徒进入县城,令各地乡民扎白布为号,并对过境难民稽查严密,随时散遣。这些措施,在一段时间内起到维护本地社会稳定的作用。
到了六月,常昭地区已经被围困三月之久,由于本地易攻难守,民团战术不精,乡民身心俱疲,粮饷告竭,虽然庞钟璐两次向朝廷上书请兵,但救兵迟迟未到,常昭两地最终于八月被太平军攻克。庞钟璐只好渡海来到崇明,以图恢复。

常昭失守,对庞钟璐是一个沉重打击。他自责“督率无方”,据实上奏朝廷,“请交部严加议处”,但清廷考虑到“该县官绅固守百日有余,实属忠义可嘉,因久无援兵,以致被陷,殊堪悯恻。”故“庞钟璐自请严议之处,著加恩宽免。”并著其再度“激励民团,力图克复。

庞钟璐到崇明后,转辗至上海,继续“设局劝捐,集团守御”,开始了后一阶段的办团活动。他会同苏州知府应宝时,刑部郎中潘曾纬等人,于西仓桥“募勇千人,以资策应”。先后在大场,新泾等地率勇军抵御太平军。在这一历史阶段,他凭籍前两年的办团经验和对时势的分析把握,积极参与了“苏绅谴使如皖营乞师”、官绅“借师助剿”之议,以及奏请朝廷“宽寡胁从,蠲免钱粮”这三件大事。

所谓“苏绅谴使如皖营乞师”,是庞钟璐在江南督办团练大臣任上,曾三次上书朝廷,主张“乞师南下,收复苏南”。他认为,民团“不可恃又不可少”。“不可恃”,是因为作战能力差,人员成份来源复杂,难以鉴别;而且勇粮开支浩大,人心不稳;“不可少”,是因为它扎根地方,成员都属乡民,对乡情熟悉,可保一方平安。所以,他希望清廷能派大军南下,一举镇压太平军,收复苏常地区。具体就是请朝廷调派曾国藩的湘军前来。但曾国藩认为用湘军去攻打苏南的太平军,是劳师袭远。因此,曾国藩推荐李鸿章率淮军前来完成这项任务。1862年,李鸿章率淮军南下,收复苏常,并配合曾国荃、左宗棠两军,共同围攻太平天国都城天京。

所谓官绅“借师助剿”之议,俄法等国出于保护自身在华势力范围的利益,向清廷表示愿意出兵协助清军围剿太平军。而一些与洋人有接触的大臣和地方士绅也主张“借夷兵以自固”。此论引起清廷内外极大争议。庞钟璐也加入到争议之中。起选,他力持不可借助夷兵,后来则改变主意,认为“中国平内乱,原无待籍乎外人,而值贼势蔓延,兵力单薄,不能不为从权之计。惟外人助攻,为通商而起,必先自有把握,方裨大局。”经过激烈争论,清廷最终采用了“借师助剿”这一独特方式。李鸿章的淮军,就吸纳了美国华尔的“洋枪队”,利用洋枪洋炮来镇压太平军。

所谓奏请朝廷“宽寡胁从,蠲免钱粮”,指的是庞钟璐提出的战后与民休养的提议。在直接领导和参与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庞钟璐亲眼目睹了两军交战给百姓带来的种种苦难:流离失所,骨肉分离,饥寒交迫,朝不保夕。这种凄苦场景深深刺激了他,使他差生了战后与民休息的想法。他认为,太平军占领区的百姓也同样是清朝的臣民,若弃之不顾,不加解救,则必定使他们走向反面,成为敌对的势力。另外,太平军在苏南地区设置苏福省,建立官制,征收钱米,减免田赋,收买人心,对清廷极为不利。因此,朝廷必须及早采取措施,安抚民心,使百姓不为太平军吸引。于是,咸丰十一年(1861),他上疏朝廷,主张“明降谕旨,……释兵归降者勿杀,剃发投顺者勿杀。”希望以宽大仁厚之心接纳被占区的归降者和投顺者,给予其改过自新的机会。同时,建议朝廷按照“历来被兵州县,钱粮均奉恩旨蠲免”之例,酌情减免赋税,以安抚百姓。此番建设,皆被朝廷进行采纳。不久,清廷下旨:所有江苏、浙江、安徽所属被贼占据各州到,应征本年新赋及历年实欠在民钱粮者,一律豁免。“著各路统兵大臣严饬所部员弁兵勇,凡被胁良民,毋许妄行杀戮。”

咸丰十一年(1861年)冬,朝廷下旨将会各省团练大臣一一裁撤,庞钟璐也在裁撤之列。十二月,他被补授为内阁学士。同治元年(1862),他在接应李鸿章至上海镇压太平军后,正式从江南督办团练大臣任上退下,遵旨回京供职,任工部右侍郎。同治九年(1870年),他升为都察院左都御使代理工部尚书。次年,又升为刑部尚书。光绪二年(1876年)病逝后,朝廷赐予其谥号“文恪”。著有《瀛洲鸿雪集》、《文庙祀典考》、《琴均轩诗赋稿》等。

庞钟璐一生为官,其言其行都恪守儒家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太平军占据江南期间,庞钟璐担任江南督办团练大臣,在家乡组织团练活动,抵抗太平军,无异是其官宦生涯中最值得称道的亮点。

春日游仁园见壁间咏菊诗和其韵(二首)

庞钟璐

简书无计定苍黄,赢得星星两鬓霜。

缥缈堪寻蓬岛胜,绸缪且补苇城荒。

更期飞将从天降,可许颓波障海狂。

惆怅苏台麋鹿走,何时重复吊真娘。
 

寻春扶病谒伽蓝,悟彻禅心月印潭。

舞咏能谐童冠志,安危空作主宾谈。

何须岘首留遗迹,只愿弥陀共一龛。

作客兰成悲日暮,小园幽径有谁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