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欧姓网 > 欧氏名人 欧氏名人

劳动模范欧建春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欧姓展区
欧建春,男,1970年1月出生,湖南常宁人。中专学历,1988年1月参加工作,199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衡阳市裕民煤矿开拓队小工、大工、班长,2002年1月担任分队长,2004年6月担任开拓队党支部书记,2011年1月担任开拓队队长。2007年9月被评为全国煤炭系统劳动模范,2011年5月被为全国劳动模范,2011年7月当选为衡阳市第十次党代会代表,2011年10月当选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

中文名 欧建春 国    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70年1月 性    别 男

目录

1 人物简介

2 人物事迹

▪ 有名的“欧三多”

▪ 成功避免事故

▪ 厉行节约

▪ 为矿工做“代言”

人物简介

欧建春22年如一日,凭着对党的煤炭事业无限忠诚和对矿山的朴素情怀,扎根煤海,坚守在井下第一线,留下了一道道闪光的足迹,就像矿井深处的一盏“明灯”,点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也映照在矿工的心里。工作的辛苦似乎不需要欧建春做过多描述,他的一双手已经为他记录了一切。手指关节变形,10个手指的指甲磨得很短,有几个看上去有些残缺,双手的皮肤嵌着一个个青色的斑点,布满了裂纹。欧建春说,打过风钻

的工人,手大都是这样。指甲是磨损和受伤造成的,青色的斑点是碎石溅上去留的疤痕。“我们在井下干活的,都是粗人,这点小伤很正常,没人会把这当回事。但打风钻这活儿不能干太久,打一个帮就得换人,不然手会疼得受不了。”欧建春说。在裕民煤矿出勤的历史记录中,从2002年11月到2007年5月,欧建春下井1670天。

从最初的小工升到班长、分队长,做到现在的开拓队队长,工作24年以来,欧建春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和永远黑乎乎的指甲告诉我们,是他自己的努力与拼搏成就了今天的十八大代表。

人物事迹

有名的“欧三多”

2002年,欧建春走马上任裕民煤矿芋子田井西256水平延伸工程分队长,这项工程是芋子田井的希望工程,关系到整个芋子田井的存亡和整个裕民煤矿8000多名职工家属的生活归宿。如果分队不在两年内完成两条350米下山、两条600米平巷及四条甩道,共2300米工程量任务,那么整个芋子田井采掘就难以接替,矿井就会停产甚至关闭。

然而,当时开拓水平延深工程相当困难,要克服远距离运输、下山多、穿越煤层、顶板、淋水大以及底板破碎等问题,危险重重。

2010年6月的一天,矿里的顶板倒空一个大窟窿,高有10多米,不停掉落的碎矸石和粉煤将巷道几乎堵死,里面睁眼都变得困难,可欧建春却猫着身子一点点钻进去,先用密集标栓止住纷纷下落的煤矸,再将煤矸一篓篓端放进矿车运走,最后用老木和料石接顶。同事看他如此卖命,劝他歇一歇,但他当时的一句响亮的话,让这些体力透支的工友们不禁受到感染,又甩开膀子干了起来:“困难面前,党员应该要冲锋在前!”。22个小时之后,众人终于堵住了这个老虎口。

据矿上统计,24年来,他每月下井25次以上,最多每月下井达38次,是全矿有名的“欧三多”,即:出勤最多、下井次数最多、在井下工作时间最多。他率领全队职工安全、优质、高效地开拓了6万米岩巷,创建了756个优良工程,优良工程率达83%,杜绝了不合格工程。

因此,他被多次被评为矿劳动模范,工友们亲切地称他为“地层深处的开路先锋”。

成功避免事故

1991年,他在矿举办的安全知识竞赛中荣获第一名;1993年,他在矿举办的群安员理论和实践比武中荣获一等奖;1995年8月14日,在116下区段施工中,他发现了瓦斯预兆,及时撤出作业人员,成功地避免了一场煤与与瓦斯突出伤亡事故,受到矿通报嘉奖;1998年6月21日,在126区段钻孔排放瓦斯时,电缆由于老化起火,他立即组织工友们浇水扑灭明火,为矿山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00年3月26日,156区段突然涌出一股老窿水,他和工友们立即用身体和黄泥袋堵住滚滚而来的洪水,为水泵抽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避免了淹井事故……

去年有一天,中班快收工,他按照惯例进行最后一次隐患排查,发现有一段锚网破损,顶板下沉要进行补充支护。此时快下班了,很多职工都说要留给下班。他听后坚决不行,在他的坚持和带头下,隐患很快被排除。今年有一天,欧建春交接班后匆匆下井,他发现工作面岩石断层严重,可工友们没有搞临时支护就进工作面作业了,他立即撤出作业人员。不到5分钟,一块重达几千公斤的岩石掉下来,好险!欧建春抓出这个典型的安全事例,在全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并制订和落实一系列安全措施。通过教育和整顿,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得到了提高。

24年来,他成功地避免了15次安全事故,所在队消灭了重伤以上事故,特别2008年以来,全队实现了“零事故”。

厉行节约

欧建春还是个爱钻研和动脑筋的人,是矿上创新节约的能手,处处为企业着想。他经常说:如果能为企业节约一点,就等于为企业多作一份贡献。

2001年,他看到主井口人力摘钩,极不安全,心想:“如果利用矿车的惯力自动摘钩,那么多好!既安全又省事。”出井后他蹲在井口边思来想去,回家里又是画又是写,经过一个多月的仔细琢磨,终于设计一种简便自动摘钩方法,被采纳投入后,不仅大大节约了人力,而且安全生产也得到了极大的保障。此外,他还创新岩巷锚网支护方式,设计了防突防尘套管,平均每年为矿山节约资金近50万元。

长期以来,岩巷掘进基本上砌碹支护,既浪费了材料又影响了进度。欧建春受到建房用的钢筋水泥板启示,建议矿领导用钢筋锚网支护,通过测试后在推广以后,开拓进尺单价由原来1100元/米降低到现在400元/米,每年为矿节约支出40万元,并大大提高了掘进速度。

岩巷掘进的风钻钻头和钻杆消耗很多,有的钻头合金钢并没有完全被损耗,如果磨尖,完全可以再次使用。因此,他将分队磨钻头的任务包揽起来,仅2011年就磨钻头500个,为矿山节约价值7500元。欧建春担任分队长、支部书记和安全生产10多年来,为安全生产解决问题达50多个,为企业节约资金和挽回经济损失达620万元。

直到如今,欧建春每次下井还有个特殊的习惯,就是身上总有一个节约袋,走到哪就拾到哪,一个水龙头、一颗螺丝,他都细心拾走,交到矿机加班加工再用。在矿机加班的废料回收单上,欧建春同志每年回收品种多达300多项。

为矿工做“代言”

欧建春在电话中坦言,如今当选十八大代表后,除了非常光荣外,也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要努力发挥党员模范的带头作用,认真学习和宣传好党的政策,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做好本职工作,争取在安全生产上再创佳绩。

作为一名在井下打拼了24年的煤矿工人,他深知工友们平日的辛苦与心愿。为此,这名来自基层的党员代表,这次要为广大煤矿工人们勇敢“代言”,向党和国家提出多条建议,以期改善矿山的生产状况。

欧建春在电话中向记者透露了已经准备好的三条建议,每一条都关系着矿工们的切身利益。首先他想提出加快矿山机械化生产普及的推广,因为到目前为止,湖南仅有个别煤矿实行了机械化生产,大多数企业的机械化水平仍然很低,不仅效率低下,也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其次,他提出建议希望推动煤矿国有企业的改制进程,加大改制力度,让企业能够更加充分的发展。还有一条,便是希望国家关注煤矿工人这个特殊群体,在新出台的弹性制退休方案中,能让安全隐患大、工作强度高、粉尘污染重的煤矿工人按照原来的方案退休,即男性55岁、女性50岁退休,欧建春表示,这也是他的工友们普遍向他提及的建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