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演员牛犇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牛姓展区
牛犇(bēn)原名张学景,1935年出生,天津人,中国著名影视演员,表演艺术家。有“影坛长青树”的美誉。代表作品:《圣城记》、《火葬》、《海誓》等。
牛犇六岁失去父母,跟随在北平中电三厂当司机的哥哥生活,1946年,11岁的牛犇就在影片《圣城记》中饰演村童小牛子;后在影片《清宫秘史》中扮演儿童角色,同年至香港,参加《火葬》等影片的拍摄;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六十多年来,在数百部影视作品中担任角色,是中国影协第五届理事。
牛犇因在影片《牧马人》中生动地扮演牧民郭扁子,于1983年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第六届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还曾导演《父亲》、《喜中缘》、《藏金记》等电视剧。
牛犇已于2011年签约北京华谊凯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旗下艺人。
2014年,牛犇与秦汉、雷恪生、曾江、刘烨一起参演中国版《花样爷爷》。
个人经历
早年,他就和谢添、白杨合作演出电影;18年前,他参演了著名的影片《活着》;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参演的影视剧不计其数;如今热播的电视剧《大生活》和《房奴》中,他也有着精彩的表演……在演艺圈这个名利场中,还也有着一批如牛犇一般默默耕耘的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在影视圈努力,并用自己认真而踏实的脚步,积累出了精彩的影视形象,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牛犇1935年出生在天津,原名不叫牛犇,叫张学景,家里比较苦。父母亲过早就离开了人世,牛犇的哥哥为了生活,到北平去学习当司机,他就跟去了北平。哥哥学习当司机的地方,就是当时的华北电影公司,因此和电影人有所接触。抗战胜利后,华北电影公司成了中电三厂,哥哥也正式成为司机,这样就接触了当时的导演沈浮、谢添等人。1945年拍电影《圣城记》时,正缺一个村童的角色,由于导演沈浮也是天津人,和牛犇是老乡,所以就选他来演。虽然他和演员这个行当距离甚远,但还是一脚踏进了演艺圈。《圣城记》的主演是谢添和白杨。拍完《圣城记》之后,白杨觉得牛犇演得不错,所以她到香港去拍电影《火葬》的时候,就推荐他去演影片中她的“小丈夫”。这样,他就去了香港,而且一待就是四五年。新中国成立后,牛犇回到了北京,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龙须沟》,此后又去了上海,一直在上海电影制片厂。
牛犇 在《房奴》中,牛犇扮演的丁志成是个老实的下岗工人,因为年轻时工友为救自己献出了生命而一直愧疚,又因为在家中没有地位,所以总是受妻子的气,但却用自己东拼西凑的钱将工友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是个非常憨厚朴实的老人。这与牛犇以前的生活经历相同,他结婚时住的是单位分的二十几平方米的房子,后来有了孩子,单位为了照顾他,给他分了大一点儿的房子。1982年牛犇拍摄了影片《牧马人》,1983年,他凭借在这部片子中的出色表演,获得了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和第六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最佳男配角奖。在几十年的演艺生涯中,他还获得了其他许多奖项。虽然,从出演张艺谋导演的《活着》和《幸福时光》之后,他的电影作品不太被人注意了。但,作为一个意志刚毅的老电影人,他始终坚信着自己的理念,他始终默默地坚持了下来。
获奖态度
在同年龄的演员中,牛犇绝对是位老资格,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便是赫赫有名的童星,曾名列白杨、陶金之后。1947年,张骏祥在香港导演新片《火葬》,委托白杨选取一位在影片中饰演小丈夫的小演员,白杨不假思索的推荐了牛犇,并特地赶到北平来接他。有了第一次拍片的经验教训,在拍《火葬》时,牛犇认真而又仔细地按着导演的意图,将小丈夫演得既可爱又可怜,他的大媳妇(白杨饰)只能将他当弟弟,当儿子,不能当丈夫,而是爱上了同为青年的展大鹏(陶金饰),剧情发展得一波三折,终于闹出了一段人间悲剧。《火葬》在香港、台湾公映后,非常轰动,小丈夫的扮演者牛犇被新闻界喻为神童、童星,名扬一时。当时谢添远在北平,听得这般喜讯,很是自豪,因为推荐的后生有出息。在香港期间,牛犇还接连拍摄了《海誓》《大凉山恩仇记》《春风秋雨》等影片,反响热烈。
新中国成立后,谢添立刻捎信给牛犇叫他回大陆拍电影,听了先生的指点,牛犇毅然决然回到北京,参加了《龙须沟》的拍摄。以后又进入上影厂,先后拍摄了《山间铃响马帮来》《沙漠里的战斗》《海魂》《沙漠追匪记》《红色娘子军》《燎原》《蚕花姑娘》《球迷》《天云山传奇》《牧马人》《泉水叮咚》《大丈夫的私房钱》等影片,还有电视剧《父亲》《藏金记》《喜中缘》等,前前后后不下百部,上世纪八十年代,牛犇还曾率先在上影厂筹建电视部并拍摄了中国当时最早、最长的电视剧连续《娃女》。昔日的小童星成了众人皆知的大明星,可牛犇总是谦逊地说在老师面前自己仍然是个小学生。
1995年夏季,谢添到上海拍戏,探望病中的白杨,俩人要见"小牛子"一面,当时牛犇正在导演一部蒋氏姻缘的电视剧,听得老师召见,马上放下手头的活儿,赶到白杨家。见到两位恩师后,三人高兴的不得了,多才多艺的谢添更是雅兴大发,特为牛犇泼墨"春风无价"的字幅。旁边还写了小字"小牛子长大了,也有了很大成绩,但大羊(白杨)说,在我们跟前,你还是小牛子,所以你还得继续努力,更要珍惜你的成绩,它是无价的。"写毕谢添说没带印章,风趣地说学杨白劳,按个手印吧,便按了个手印。一旁的白杨忙说,我有印章,借你一用,于是落款处一个是谢添的手印,一个白杨的印章。当时的白杨重病缠身,虽举手投足都很困难,但也兴致勃勃地说要写上一句话,谢添搀扶着她的手臂写上"咱们的真情也无价"八个字,写毕,师生三人一阵欢笑。然而,令牛犇意料不到的是,几个月后,白杨与世长辞,这八个字竟成为白杨的绝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