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聂姓网 > 聂氏名人 聂氏名人

北宋末年大臣聂昌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聂姓展区

聂昌(1078年—1127年),原名山,字贲远,抚州临川人,北宋末年大臣、将领。

聂昌由太学上舍身份开始做官,任相州教授。后因惩治豪强,得罪权贵,贬为德安(今湖北安陵)知府,再谪崇信军副使,安置衡州。

靖康年间,金兵大举南犯。聂昌冒死上书,呼吁“诛王、蔡以谢天下”,坚决主张抗战。宋钦宗赞赏他有“周昌抗节之义”,将聂山改名为聂昌。不久授聂昌为同知枢密院,钦宗外惧强敌,内受王、蔡等人挟制,派聂昌和耿南仲为使者,到金营执行割让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县)、河间三镇议和的任务。议和时始终保持使者的气节和大宋尊严、与金国周旋。金国发现上当,将聂昌杀害。 终年四十九岁。建炎四年(1130年),宋高宗赵构追封聂昌为观文殿大学士,谥忠愍。

人物生平

步入官场

聂昌是聂用之的儿子,从小聪明过人,四五岁从叔读书,过目成诵。9岁能作诗,13岁通经义,14岁参加乡试,名列前茅。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中进士,由太学上舍身份开始做官,任相州教授。

因为蔡攸的推荐,被授命为秘书郎,提拔为右司员外郎。当时三省大员官阶与卿、监相同的人,都站在都司的上面,聂昌认为名分不正,极力争论。诏令从今以后立于都司之上者到朝请大夫为止。以直龙图阁身份任湖南转运使,回到京师任太府卿、户部侍郎,改任开封尹,又重任户部侍郎。聂昌本来与王黼感情很好,后来随从蔡京,被王黼中伤,罢去前职任德安知府。又因为与同乡人发争诉讼,被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安置在衡州。 

力主抗金

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大举南下,宋徽宗禅位于宋钦宗。此时,吴敏执政,认为聂昌行事猛厉可以有助自己,在他闲居时任命他为显谟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在上任途中任命他为兵部侍郎,升任户部尚书,兼任知开封府。聂昌遇事奋然不顾,敢于诛杀。吴敏料想他不为己用,开始忌惮他,荐引唐恪、徐处仁等人共同执政,唯独没有任用聂昌。 

留守京师的李纲率军民奋力抗战,竟遭到主和派的压制,被解职。太学生陈东及士民十余万人,一连数日在皇宫前抗议主和派割地求和,要求恢复李纲职务,府尹王时雍无法劝退。

宋钦宗见抗议群众情绪激昂,甚为惶恐,答应群众要求,令素孚众望的聂昌出面传旨解围。群众听到请愿目的已达到,遂纷纷散去。府尹王时雍提出惩办陈东等人,聂昌认为不可,极力谏阻;同时力陈割地求和的弊病,重申抗金救宋的道理。

抗节之义

聂昌再次出任京尹,有些坏少年作乱,白天做强盗,进入官吏百姓家抢金帛,离开时,把两三个自己同党绑起来,声称捉贼,手持兵器穿街过巷,于是解绑,把掠来的财物分光离去。人民不得安居乐业。聂昌把他们全部正法,却放纵赌博不问,有人认为这是官府应禁止的,聂昌说:“姑且随他们的爱好,来减弱他们谋乱,这正是禁止他们为非作歹啊。”聂昌原名山,到这时,宋钦宗认为他有周昌抗节之义,于是命名他为“昌”。

不久,汴京又宣布戒严,朝廷任命他为同知枢密院。入宫谢恩时,就陈述抗敌之策说“:三关两镇,是国家的藩卫,听说要将它们割给金人,如果金人一旦背弃盟约,那我们凭什么来抵御他们呢?希望不要轻易将三关两镇割给金人,只能檄令天下军队集结在京城四郊,坚固城守来遏止敌人的攻击,挑选劲旅以备出击,堵塞黄河以断敌归路。前面有坚守之城,后面有大河,精锐部队四面而至,敌人如果南下,就会掉入我的陷网中了。我希望纠集勇义之士,设下埋伏开关迎敌,出其不意攻击敌营来报答皇上。”宋钦宗认为是壮举,命令他统管守御,可以见机行事。 

刺血书壁

金军久攻汴京不下,于是提出议和,令宋朝割让两河,必须由大臣出使报聘。诏令让耿南仲及聂昌前往,聂昌说:“两河民众忠义勇劲,万一不服从,一定被他们捉拿不放,我是死不瞑目啊。如果和议不成,我就分遣属官,督促勤王之师入京护卫。”宋钦宗同意了。走到永安时,与金将粘罕相遇,他的随从自称閤门舍人,阻止聂昌相见,命令用牍子赞名相见,聂昌不同意,争辩多时,最终以客礼相见。聂昌前往河东,到了绛城,绛城人闭城拒其入内。聂昌手持诏令到了城下,用绳索攀登上城。绛州兵马钤辖赵子清指挥士兵杀害聂昌,挖出他的眼睛切成碎块,终年四十九岁。 

临死前,聂昌留下血诗一首:“星流一箭五心摧,电彻双眸两胁开。车马践时头似粉,乌鸢啄处骨如灰。父兄有感空垂念,子弟无知不举哀。回首临川归未得,冥中虚筑望乡台。”

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追封其为观文殿大学士,谥“忠愍”。

历史评价

李纲:“奋舌骂虏,刺血书壁。伟绩英功,垂天贯日。义胆忠肝,唯精唯一。持生死之书,存古今之纲。堂堂遗像,日月争光。” 

《宋史》:“何栗、孙傅、聂昌皆疏俊之士,而器质窳薄,使当重任于艰难之秋,宋事盖可知矣,钦宗之再诣金营,栗实误之,一死不足偿也。傅匿太子之谋甚疏,昌河东之行尤谬,效死弗当,徒伤勇尔。过庭因方腊之乱,乞诛蔡京、王黼、朱勔以谢天下,庶几有敢谏之风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