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梅士进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梅姓展区
他生于上世纪50年代,却靠自学掌握电子办公技能;
他身为男医生,却为孕妇接生1 0 0多人次;
他关注群众健康,却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得了肝癌;
他便是屏南人民口口相传的“自家医师”——梅士进
他将服务视为天职
梅士进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社区责任医生,他默默无闻扎根偏远山区四十余载(屏南镇是江浙海拔最高的行政镇,现今的交通条件,从龙泉市区到该镇一个来回仍需6~8小时),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看病就医,救死扶伤,不分白天黑夜,不分节假休息,也不顾自己身体好坏,严寒酷署。有病必医,有诊必出。
2004年元旦,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梅世进合家欢聚的安宁,对方是一位他所熟识孕妇的家属,说孕妇说话含糊、神志不清病情严重。梅世进一想可能是“孕高症”,假如治疗不及时可能有……危险。病人家住20公里外的村庄,他急忙背起药箱,跨上摩托车向目的地进发。不料匆忙中忘了给车加油,到了中途摩托车宣告罢工,只好步行了。他一路快速奔跑了五公里,到了孕妇家里,放下药箱只见孕妇情况严重,马上进行检查,孕妇抽搐,神志不清,口吐白沫,全身水肿。血压极高,他立即给病人作现场处理,为了以最快的速度将病人送到医院,又在附近村里联系了一辆车将病人送院治疗,途中为防止病人舌头被咬破,身边又没有开口器,他竟将手缠上纱布塞入患者口中,结果自己的手多处被咬伤。由于抢救及时,母子平安,脱离生命危险。病人家属将他视为救命恩人,而他只是淡淡的说:“这是我的职责。”
他将群众视为亲人
四十年来他几乎跑遍了屏南的村村寨寨,家家户户,这里的居民对他是再熟悉不过,乡间的路上留下了他一串串足迹和一滴滴汗水。对于自己的责任村更是不管山高路远定期巡访。就是没有出诊,他每村每月都要跑上两次以上。对于这些责任村的村民,哪个高血压,哪个糖尿病,孕产妇有几人,新生儿有几个,哪几个小孩要打预防针,哪几个患者需就诊,一清二楚,一番望闻问切之后,就能胸有成竹。忘我的工作,无私的奉献,广大群众感动之余,总是满怀感激的说:“梅世进就是自家人啊。”
治病救人,光有医术和热情还不够,更要倾注感情。乡村群众有不少经济比较困难,治病时有的望而却步,有的面有难色,尤其遇上天灾人祸,对那些生活窘困的村民来说更是毁灭性的打击。面对这些,他秉承治病救人、扶贫济困的宗旨。常常用自己的工资给予他们资助,有的特别困难的,就跟他们一起想办法,争取免费治疗或政府救助。历年来为当地特困户患者节药费近万元。一个普通医生,仅凭自己的微薄之力,很难解决许多人的治病难问题,但他从未放弃帮助他所能帮助的每一个病人,他发自内心的将村民视为亲人,也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认同和赞许。
他将奉献视为己任
2005年,积劳成疾的他住进了肿瘤医院,做了肝部份切除手术,仅住院二十天又坚持工作在第一线。2011年身体再次出现不适,曾两次前往杭州住院并手术,但害怕耽误工作,期间仍带病回卫生院疗养,在疗养过程中,仍然忘我工作为他人解除病痛,出院后回到工作岗位,立马忙着为儿童接种免疫、做诊看病、巡诊病患,在他心中,群众的健康是刻不容缓的事,而自己的健康却总是被忽视。在他的内心,奉献是一种义务,而他却没有想要因为这义务得到任何权利。
作为业务骨干的他,因为出色的工作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扬,并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自2 0 0 6年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开展以来,连年被评为“优秀责任医生”;在基层更是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和信任。面对荣誉他没有想过借此脱离农村,而是更踏实的扎根基层为人民服务;不仅如此,因为自身身体的原因,更是辞去了瑞洋片区卫生院院长的职务,甘为绿叶,培养新生力量!
他淡泊名利,但是人民群众却赋予他更加耀眼的光环——“自家医生”。他所服务辖区素有江浙的“青藏高原”之称。海拔高,气温低,道路崎岖,交通不便,村庄分散,经济文化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落后,尤其是气候条件较差,夏天时暴雨倾盆,冬天时大雪封山。选择工作在这里的人,就等于选择了艰苦和孤独; 为了缓解偏远医务人员缺乏的现状,毅然让自己的独女返乡,服务屏南老百姓。自己更是主动请缨,前往更为偏远的屏南镇瑞垟分院开展医疗服务,真是“上阵父女兵,齐力为家乡”。
梅世进只是我们千千万万扎根农村服务的基层医生中并不显眼的一个,也许他的故事并不轰烈,但却饱含真情。请大家记得,在遥远的山区,有那么一群为了他人而无私奉献,坚守岗位的人,有那么一些令人动容,无法忘却的感人故事,他们就如滋润生命的甘泉,散落在偏远山村的各个角落,为了守护一方健康,送去一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