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郎姓网 > 郎氏名人 郎氏名人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郎友兴

时间:2021-2-21 来源:家谱馆郎姓展区
简要介绍:郎友兴,男,汉族,1964年8月26日出生,浙江省临海市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现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主任、浙江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民政部—浙江大学中国社区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省政治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民盟参政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人大立法咨询专家、浙江省信访局咨询专家、浙江省社会组织促进会理事等。 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加强和改善国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调控和引导对策研究”子课题“中国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研究”、“浙江省社会组织发展状况及其与政府互动关系”(国际合作)、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基于社区的基层治理研究”等课题,在《政治学研究》、《二十一世纪》、《Japanese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等期刊发表多篇论著。

中文名:郎友兴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  

出生地浙江省临海市  

出生日期1964年8月26日  

职    业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毕业院校中国杭州大学 主要成就获2007年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

代表作品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项,出版学术著作3部    

郎友兴人物简介

  郎友兴,男,汉族,1964年8月26日出生,浙江省临海市人,博士学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主任、浙江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民政部—浙江大学中国社区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省政治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民盟参政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人大立法咨询专家、浙江省信访局咨询专家、浙江省社会组织促进会理事等。  

郎友兴教育经历

1985年,中国杭州大学哲学学士;

1990年,中国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硕士;

2000年,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政府系博士生;

2001年1月—2004年8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候选人(2004年4月提交论文,2004年8月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郎友兴工作与国际交流经历编辑 1985年8月—1995年11月,中国杭州大学政治系,助教、讲师;

1995年12月—1998年8月,中国杭州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副教授;

1998年9月—2000年,中国浙江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副教授;

1996年10月—1997年10月,澳大利亚默道克大学访问学者;

1999年9月—2000年1月,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访问学者。

2004年9月—2005年11月,中国浙江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副教授。

2005年12月— ,浙江大学政治学系与行政管理系教授[3]  

郎友兴学术兼职编辑 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当代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政治学研究会秘书长;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

浙江省民盟参政理论研究会副会长;

浙江省人大立法咨询专家;

浙江省信访局咨询专家;

浙江省社会组织促进会理事等。  

郎友兴研究领域

  社会理论,政治社会学,民主与民主化,中国农村选举,地方政治  

郎友兴主要成果

1.《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

2.《寻找民主与权威的平衡:浙江村民选举经验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

3.《发展中的民主:政治精英与村民选举》,西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

4.白苏珊:《乡村中国的权力与财富: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学》,郎友兴、方小平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版。

5.郎友兴、韩志明选编:《政治学基础文献读物》,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6.郎友兴//(瑞典)史雯//毛丹//(瑞典)罗杰:区域治理与绩效(2009年浙江发展经验与中国模式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版。

7.郎友兴、陈剩勇、郑永年、毛丹主编:《非政府部门的发展与地方治理:2006年非政府部门与地方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

8.“‘结构性情景下的构建’: 一个分析中国地方政治变迁的框架”,《中国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6月夏季号(总第27期)。

9.“中国式的公民会议:浙江省温岭市民主恳谈会过程和功能之分析”,《公共行政评论》,2009年第4期。

10.“步云困境:中国乡镇长直接选举考察”,二十一世纪 (香港),总第64期。

11.“村庄选举对村庄权力结构的影响及它的运作”,《香港社会科学》,2000年春季卷。

12.“社会实验与中国地方治理的民主转向:以浙江省温岭市泽国镇民主恳谈实验为例”,文载于杨龙主编的《南开政治学评论》(2010),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版。

13.“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论纲”(汪锦军、徐东涛合作),《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14. “China’s First Direct Election of the Township Head: A Case Study of Buyun,” (with Dr. He Baogang), Japanese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Vol.2, No.1, May 2001, pp.1-22.

15. “Social Aspects of Economic Reform,” (co-authored with Yow Cheun Hoe and Zhou Xiaozhuang) in John Wong, Aw Beng Teck and Lai Hongyi (eds.), AnalysingChina: Commemorating EAI's 5th Anniversary.Singapore: East Asian Institute, National University ofSingapore, 2002, pp. 80-91.

16. “To Craft Village Democracy in China: The Roles of National Political Elites.” In Leadership in a Changing China, eds.Weixing Chen and Yang Zhong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pp.105-130.

17. “Crafting Village Democracy in China: The Roles, Networking, and Strategies of Provincial Elites,”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Volume 11, No.2, Fall 2006, pp.83-104.

18.“External 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Village Elections: Foreign NGOs and China”, in China's Opening Society: the Non-State Sector and Governance, eds. Joseph Fewsmith and Zheng Yongnian (Routledge, February 2008), pp.223-237.

19."Will China's Deliberative Mechanism Increase and Consolidate the Legitimacy of Local Government? "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Volume 4, No.1, March 2011,pp.

20. Will a "Deliberative Mechanism" Increase and Consolidate the Legitimacy of Local Governance in China?, in China's Search for Good Governance, edited by Deng Zhenglai and Sujian Guo, Palgrave Macmillan, ISBN-10: 0230117287 | ISBN-13: 978-0230117280, October,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