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娄姓网 > 娄氏名人 娄氏名人

棉花专家娄春恒

时间:2021-2-21 来源:家谱馆娄姓展区
娄春恒(1937--2005年),男,河南叶县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棉花专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新疆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个人简介  

 1962年从河南百泉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后,只身来到新疆,先后在新疆农业科学院莎车农业试验站、库车棉花试验站、经济作物研究所工作。198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组织上考虑到娄春恒已连续在新疆农业科学院库车试验站工作了近20年,为了科研工作的需要,特地把他调回院里的经济作物研究所工作。但他毅然决定放弃回城的机会、放弃回到乌鲁木齐享受家庭的温暖,辞别妻儿,回到了他曾经工作多年的莎车县长期蹲点。他曾获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人物事迹  

科技创新  

娄春恒和他的同行们提出了大面积推广“矮、密、早”棉花栽培技术模式,当时习惯于传统种植方法的农民不理解、不愿意接受这种新方法。他带着农技人员和乡村干部逐家挨户地耐心讲解,手把手地传授种棉技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分寒暑,风雨兼程,他用事实、用丰产、用经济效益教育了广大棉农。“九五”期间,该县的棉花产量每年以8.1%的速度增长,1997年起连续四年总产超百万担。2000年,该县63万亩棉田实现总产120万担的目标,成为全国“棉花第一县”。

  从1998年开始,娄春恒在亚克艾热克乡和孜热甫夏提乡挑选了400亩贫瘠的漏沙地做试验,每亩棉株由过去的11000株增加到18000株。他凭着几十年的植棉经验,每天从早到晚都泡在地里指导植棉技术,皮棉单产由过去的50公斤增加到120公斤。这项技术在喀什地区得到推广普及,创造了亩产皮棉150公斤、甚至200公斤的高产奇迹。

  喀什地区过去生产的棉花由于含糖量高、强力低,外商曾一度拒绝进口,使该地区棉花的出口创汇受到影响。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娄春恒深感问题严重。为解决这个问题,他在25个试验点进行了为期4年的研究和综合试验,提出了对策,攻克了难关。在他的指导下,喀什地区的植棉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有多项技术在世界上也属独创。2004年,喀什地区230万亩棉田平均单产皮棉超过100公斤,总产达到450万担,占全疆棉花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成就与贡献

  娄春恒先后主持参加的科研课题近30项,获奖成果19项,其中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出版专著6部。他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科委振华科技扶贫奖、自治区优秀党员、自治区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称号;2004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自治区“开发建设新疆奖章”,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著名棉花专家。在他逝世以后,被自治区党委追认为“自治区模范共产党员”,其先进事迹被列入自治区党委组织的“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全区巡回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