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荣炳画像
凌荣炳(1911—1946),江苏省丹徒县荣炳乡蒲村人;民国31年,挺进江南的新四军,在茅东地区组织雇工会,凌带头参加,任会长,不久参加共产党,任村党支部军事委员、宝南区锄奸干事。日伪“清乡”时,带领民兵,火烧西畅至石马桥之间长约5公里的日伪军竹篱笆封锁线。民国32年4月,调任茅东县长凌海波的警卫员。粉碎日伪“清乡”后,茅东县转入局部反攻,凌荣炳率区大队配合主力,全歼九里据点伪军。民国34年,任陶宝区副书记兼副区长。新四军北撤时,奉命留守,坚持斗争。民国35年5月25日晚在蒲村开会,遭敌包围,壮烈牺牲;解放后,县人民政府将烈士牺牲所在地命名为荣炳乡,以志纪念。
凌荣炳,1911年,出生于江苏省丹徒县蒲土干村的一个雇农家庭,10岁给地方放牛,16岁外出打短工。
1938年6月,陈毅、粟裕率领新四军挺进江南,创建茅山抗日根据地,凌荣炳毅然决然地投身了革命队伍。
他在茅东县长凌海波等的关心教导下迅速成长,成为一名坚定自觉的革命者,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积极投身华山阻击战,为镇句金丹“四县抗敌总会”的正式成立献上了一份奠基礼,取得了茅山地区反日寇大扫荡战斗的第一次胜利。
他积极参加新四军在茅山地区组织的雇工会,并以雇工会会长的身份组织雇工与地主和资本家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
他在新四军茅山工委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反清乡斗争,深得一方老百姓的拥护;他曾英雄虎胆、孤身一人打死直溪桥日军哨兵;他曾紧密依靠群众,干净利落地除掉西阳鬼子据点的汉奸。
他曾独闯宝堰鬼子据点,双拳打死鬼子特务大队长,“凌铁拳”的美名在群众中广为流传;他还用一场大火,烧掉了西阳与石马桥十里长的竹篱笆,打破了日寇“铁壁合围”的苦心经营。
他经常晚上点燃一支纸捻子在手上睡觉,纸捻烧尽,烧痛手指,警醒自己,在斗争最紧张的时候,保护领导和同志们的安全;他曾策反伪军,为破获和清除掉“建峰总社”特务组织建立功勋;他曾参加由凌海波率领的茅东警卫攻克九里镇伪军据点的著名战斗……
1942年11月,凌荣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担任蒲村党支部军事委员、宝南区锄奸干事;1945年,任茅东县陶宝区委副书记兼副区长职务。
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凌荣炳遵照上级党委决定留守江南。
1946年5月28日,由于叛徒告密,凌荣炳在征粮途中,遭遇到埋伏在蒲土干村上一个连的敌人的围攻,凌纵身上屋,撤至巨村。
敌派人诱其回蒲援救被捕的弟弟,凌明知是计,但念及征收粮税工作尚未完成,决定返回蒲,一进村即遇敌军七八人,激战中手指被打断,退至三岔湖,跃身入水,潜游至对岸,头刚露出水面被敌击中,壮烈牺牲。
1950年,由凌海波倡议并请陈毅报请党中央有关部门同意,经苏南行政公署批准,以凌荣炳烈士的名字命名了他的故乡——荣炳。
1953年,凌荣炳的家人才到宝堰根据当地老百姓的回忆,在疑似下葬的地方给凌荣炳建了墓,1972年,将墓迁到了家乡荣炳;1986年,当时的荣炳乡政府,以他的墓为主体,将附近的烈士都迁进了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