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雷姓网 > 雷氏名人 雷氏名人

中共少将雷钦

时间:2021-2-04 来源:家谱馆雷姓展区
雷钦(1915年-2014年11月17日),畲族,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溪西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械部副政治委员,铁道公安第21师政治委员,人民解放军第190师政治委员。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2014年11月17日在大连逝世,享年100岁。

  

  

雷钦少将生平经历

    雷钦,1915年10月出生,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上才溪村人。原名雷应声。畲族。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一)

雷钦生于贫农家庭。母亲生了4个孩子,他是老大。父亲雷标三是个勤劳忠厚的庄稼汉,一家人靠租种地主的几亩土地勉强维持生计。9岁那年,他看到同伴们有的上了学,雷钦羡慕得不得了。父母也深知没文化的苦处,咬咬牙,送他到才溪花厅下时雨小学(后改为列宁小学,现为才溪小学)去念书。校歌中唱到:“时雨学校在村心,校舍巍巍育秀才,学习琢磨经数载,造成东亚大国民。”体现了爱国反帝、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雷钦开始接受新文化的熏陶。上小学二年级时,雷钦的父母实在难以供他继续读书了。懂事的雷钦对父母说:“我已经长大了,不能再读书了,我要打工为家里挣点油盐钱!”自此,雷钦离开了学校,拜叔父为师,学做泥水匠,到龙岩、漳平做工。

1929年春天,一些外出汀州做工的泥水匠赶回才溪,传递着一道振奋人心的消息:朱毛红军下井冈山,开进闽西,进占汀州,消灭了国民党军阀郭风鸣一个旅的兵力。7月,红1军第1纵队300多人开进才溪,雷钦的父亲雷标三带领才溪的贫苦农民手执“欢迎红军”三角小红旗,戴着红臂章,热烈地欢迎盼望已久的亲人红军到来。在红军的帮助下,才溪暴动成功,成立了才溪人民革命委员会。这时,雷钦也听到了家乡人民暴动成功的消息,他兴奋异常,匆匆从龙岩赶回家乡,跟着父亲积极参加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父亲雷标三积极地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乡亲们公推他为上才溪乡分田委员会主任。不久,当选为上才溪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带领2000多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扩大红军生产支前运动。雷钦年纪虽小,但机灵勇敢,他跟着父亲参加各种活动,深受革命环境的熏陶,逐步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幼小的心灵深深种下了革命的根苗。在父亲的影响下,雷钦积极参加少先队活动,每天一早就起床参加军事集训,配合赤卫队轮流站岗放哨,查路条。不久,又跟随赤卫军打击下王、宫庄、同坑塘等地的反动民团。

1930年夏,经才溪乡肃反委员会主任邱树柄介绍,雷钦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任乡团支部组织委员、少先队副支队长。

1931年夏,雷钦带领同村的6名少先队员一起到乡苏维埃政府报名,参加红军。他被分配在杭武赤卫团。后来,杭武赤卫团在白砂正式改编为独立第7师,雷钦参加了攻打永定湖雷、坎市、永定县城、武平、上杭县城等战斗。

1932年春,独立第7师编入红12军,雷钦被任命为103团政治处宣传员。7月,他在参加广东南雄水口的战斗中,冲锋在前,不幸负伤。伤愈后,他又参加了福建建宁、泰宁、邵武、光泽、黎川等地的战斗。在第四次反“围剿”中,雷钦在江西参加了攻打黄狮渡、济湾、宜黄、草鞋岗等战斗。

不久,雷钦后被调到兴国模范师新兵连任指导员。

1933年2月,第四次反“围剿”的战幕拉开了。雷钦此时编入红军总政治部随营学校。

1933年夏,雷钦调任江西军区青年部青年干事。不久,任江西军区直属队党总支书记兼军事裁判所所长。雷钦在工作中做到铁面无私,秉公执法,不讲私情,不谋私利,深受人民群众的赞誉。

1933年冬,江西省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团代表大会、省苏维埃大会相继召开。雷钦被选为军区直属队的代表,出席了各次代表大会,并在江西省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

1934年春,雷钦进入红军大学第三期学习。在那艰苦的岁月里,难得的一段学习生活,为他后来的成长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同年结业后,任红一方面军总部警卫营政委。

1935年1月,雷钦调任中央军委总部侦察队指导员、队长。在南渡乌江战斗中受伤。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党中央在两河口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继续北上,创建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红军又翻越了梦笔山、长板山、打鼓山等大雪山,到达松潘附近的毛儿盖。由于张国煮的干扰,使红一方面军在毛儿盖地区耽误了两个多月,失去了占领松潘出四川的机会。而蒋介石趁机调兵遣将,企图堵住红军北上。党中央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决定改变行军路线,穿过自然条件极为恶劣阴雾腾腾、水草丛生、茫茫泥潭的毛儿盖大草地,向甘南的夏河流域前进,并根据两军的位置,决定混合编成左、右两路军同时经草地北上。右路军以红一方面军红1、3军团、中央机关、四方面军红4、30军和军委纵队组成,由党中央、毛主席、周副主席亲自率领从毛儿盖出发过草地到班佑沿白龙江而上出眠山;左路军是以红四方面军红9、31、32、23军和红一方面军的红5、9军团及军委纵队(红军司令部)、总部机关组成,由朱德总司令、刘伯承总参谋长、张国煮总政委率领。雷钦随朱德编入左路军,从卓克基、马尔康等地出发,经大藏寿、查理寺、阿坝然后转向东北到班佑,与右路军会合一同北上。

1936年11月,雷钦奉命参加西路军西征,调西征总指挥部调统科任科员,收集有关地方敌情资料。西征中,他随部队参加了永昌、临泽、沙河堡倪家营、黎园堡、石寓等多次恶战。西路军失败后,在祁连山分散打游击战击。雷钦在祁连山被打散后,战胜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数经雪打风吹忍饥挨饿,冒着生命危险跨过无数的雪山、戈壁、沙漠,终于回到延安红军总部。

1937年,雷钦任军委1局3科科长。

1937年7月,雷钦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队第4队学习。

(二)

1938年春结业后,雷钦任抗日军政大学第2大队干事、队指导员兼教员。

1938年9月,雷钦调任第4大队政治协理员、协理股股长兼8队指导员。

1939年,雷钦任第3大队政治处党务股股长、抗大政治部组织部党务科科长。

1940年起,雷钦任直属队政治处主任、第1大队政治处主任、第2大队政治处主任。

1943年3月,雷钦任第3大队政委。

在抗大学习工作期间,雷钦先后在1938年的全校工作大检查和三周年纪念会上受到表扬奖励,五周年纪念大会上受模范教育工作者奖状。

1945年春,雷钦进入延安中央党校二、三部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三)

1946年春,雷钦调任华北军区司令部通讯联络处政委。

1948年,雷钦任华北军区补训1旅政委。

1949年,雷钦随军南下,参加了解放南京的战斗。同年,调任第二野战军驻武汉办事处主任。负责筹集转运物资支援二野进军西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立下了不朽功勋。

(四)

新中国成立后,雷钦任总后勤部军械部副政委。

1951年,雷钦调任铁路公安21师政委。

1955年接管苏军旅大防务时,雷钦任第64军190师(属头等主力师)政委。

1961年,雷钦进入高等军事学院速成系学习。

1962年结业后,雷钦当选为辽宁省大连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雷钦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雷钦夫人,张亚侠。

雷钦将军故事

1、保卫红军总部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雷钦时任总部警卫营教导员。他率领警卫营随红一方面军总部从瑞金出发。长征开始时,雷钦主要负责中央领导人的安全。长征,实际上是红军大退却。在退却中摆脱危险是十分重要的,尤其重要的是隐蔽企图。为此,警卫营的任务变得十分的艰巨而重要。为了确保首长的安全,雷钦一面做好警卫营的政治工作,使全营的同志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另一面不断加强业务上的学习,使得警卫营的战士养成一种职业高度警惕性,又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从而在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的复杂情况下,确保了中央机关的领导人安然无恙地通过了封锁线。

雷钦多次率领警卫营为保卫红军司令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王稼样、张闻天等首长的安全,几次化险为夷,一次一次胜利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