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冀姓网 > 冀氏名人 冀氏名人

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冀满红

时间:2021-2-03 来源:家谱馆冀姓展区
姓名:冀满红

性别:男

籍贯:山西阳泉

民族:汉

党派:中共

职称:教授 博导

代表作品《三晋历史人物》  

  

人物生平  

冀满红,男,1955年11月生,山西省阳泉市人,民族:汉,中共党员,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习经历:  

1963.9-1969.11,山西马家坪小学

1969.11-1973.11,山西阳泉矿务局第一中学

1978.7-1985.7,山西大学读书

1995.9-1998年,中国人民大学读书

工作经历:  

1973.11-1978.10,山西阳泉矿务局第一中学教书

1985.11-2002.7,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02.7-至今,暨大历史系

研究方向:

中国近现代政治与经济

出版著作  

《史学概论》(参编),东方出版社1991年1月版。

《三晋历史人物》第一、二、三册(副主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5月—1995年2月版。

《中华英杰谱》中册(参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3月版。

《三晋一百名人评传》(合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5月版。

《清代人物传稿》下编第八册(参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版。

《西北文集》(点校),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10月版。

《中国二十世通鉴》(参编),线装书局2002年8月版。

《暨南文丛》(三卷),副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学术论文  

编辑 《张之洞在山西》,《山西大学学报》1983年第4期。

《论淮军》,《安徽史学》1986年第4期。

《从“中体西用”看早期改良派与洋务派的分歧》,《河北学刊》1987年第4期。

《淮军近代化浅论》,《军事历史》1989年第4期。

《毕振姬思想探略》,《山西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

《清季直隶练军述论》,《河北学刊》1990年第3期。

《淮军的私人化倾向》,《晋阳学刊》1991年第1期。

《辜鸿铭论略》,《山西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

《洋务运动与山西近代化》,《晋阳学刊》1994年第3期。

《清季练军建立原因探略》,《湘潭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

《刘长佑在直隶》,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义和团运动·华北社会·直隶总督》,河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兵变原因探析》,《历史档案》1997年第3期。

《略论洋务运动与晚清政局之关系》,《清史研究》1997年第4期。

《刘坤一洋务思想及其实践》,《史学月刊》1998年第1期。

《中国近代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堂》,《军事历史》1998年第2期。

《张之洞与山西近代化》,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化》,中华书局1999年4月版。

《张之洞与台湾》,《台湾研究》1999年第2期。

《容闳与近代“西学东渐”》,《山西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容闳与中国教育近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容闳与中国近代化》,珠海出版社1999年10月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军事历史》2000年第1期。

《陈廷敬与康熙之治》,《晋阳学刊》2000年第2期。

《传教士与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战争》,《军事历史》2000年第6期。

《祁寯藻与鸦片战争》,《晋阳学刊》2001年第5期。

《地方督抚与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政策的变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义和团运动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

《〈潞郡旧闻〉的史料价值和史学价值》,《中国地方志》2002年第3期。

《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及其实践》,《史学月刊》2002年第5期。

《昭信股票浅析》,《历史教学》2002年第6期。

《近代皖北乡村社会统治危机与淮军的产生》,《乡村社会文化与权力结构的变迁——“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中西文化冲突对太平天国经济绩效的影响》,《太平天国与中西文化——纪念太平天国起义150周年论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版。

《张之洞币制改革浅议》,《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试论“东南互保”期间张之洞的对外交涉活动》,《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皖北乡土因素与淮系集团的发展》,《安徽史学》2004年第4期。《近代早期企业的治理特征——以1873—1911年的轮船招商局为例》,《暨南学报》2004年第4期。《试论景廷宾起义的“扫清灭洋”口号》,《景廷宾起义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袁世凯幕府与清末立宪》,《晋阳学刊》2005年第1期。历史档案》2005年第2期。

《太平天国的经济政策与中西文化》,《史学月刊》2005年第7期。

《幕府与袁世凯练兵》,《晋阳学刊》2006年第2期。《论晚清政府对东南亚华侨的保护政策》,《东南亚研究》2006年第2期。

《试论晚清时期袁世凯幕府的特色》,《安徽史学》2006年第3期。

《清末广东谘议局与禁赌》,《历史档案》2006年第2期。

《晚清广东教案发生原因探析》,《郑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郭嵩焘与“夫人外交”》,《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7期。

《明清以来广东地区的真武信仰》,《暨南学报》2008年第5期。

《蒋廷黻的选择:从外交史家到外交家》,《历史教学》2009年第5期。

《革新与图治:略论总理衙门时期的徐继畲(1865—1869)》,《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晚清广东教案与中西文化》,《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论文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版。《一脉天风,百丈清泉——暨南大学历史学系建系八十周年学术传承回顾》,《暨南史学》第6期。《试论两江总督任内的于成龙》,《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百年挣扎:十九世纪惠州丰湖书院的发展与变迁(1802—1901)》,《东江文化纵横谈——首届东江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版。

《塑造地方形象的努力——洪洞大槐树移民传说中的士绅角色分析》,《中国地方志》2010年第9期。

《清末新政前期江北地方官制的变革与因袭(1901—1905)》,《历史档案》2010年第4期。

《丘逢甲与南洋华侨》,《东南亚研究》2010年第6期。《试论民国时期许崇清的教育主张与实践》,《民国人物与广州城市发展研究》论文集,广东经济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黄节与民国初期的广州教育》,《民国人物与广州城市发展研究》论文集,广东经济出版社2010年12月版。《民众迁徙、家园符号与地方认同——以洪洞大槐树与南雄珠玑巷移民为中心的探讨》,《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第2期。

《民国初年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历史教学》2011年第5期。

《轮船招商局与“丁戊奇荒”》,程红主编:《探索与自强——李鸿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年9月版。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的演变及作用》,《暨南学报》2013年第11期。  

科研项目:  

《三晋历史人物》,三晋文化研究会项目,1990年5月立项,8万元。

《清代山西巡抚研究》,三晋文化研究会项目,1999年10月立项,0.5万元。

《山西土地制度变迁研究》,山西省土地局项目,2000年9月立项,1万元。

《中国正史纪传人物碑志资料研究》,山西省洪洞县志办项目,2001年10月立项,2万元。

《晚清政治集团研究》,暨南大学项目,2002年11月立项,4万元。

《史表·提督表》,国家清史纂修项目,2004年12月立项,25万元。

《史表·部院大臣表修订与补纂》,国家清史纂修项目,2010年11月立项,15万元。

《晚清广东巡抚研究》,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4万元,2011年9月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