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嵇姓网 > 嵇氏名人 嵇氏名人

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嵇绍莹

时间:2021-2-03 来源:家谱馆嵇姓展区

嵇绍莹,1949年7月出生于滨海县八巨镇东港村。先后在泥港和树圩小学、滨淮和八巨初中读书,1968年3月从滨海县中学应征入伍,在部队战斗生活了42年。曾先后在连队当过报务员、班长,在团至总部的各级政治机关工作过,做过组织、干部、宣传工作,两次调进总政治部,先后担任副局长、局长,总政组织部、宣传部副部长,在陆军第31集团军任过政治部主任、副政委。2001年7月被授予少将军衔,2004年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2008年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多年来,在每个工作岗位,他都积极努力工作,荣立三等功一次,受到提前晋升行政级别奖励一次。 嵇绍莹为部队建设发展特别是思想政治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师团部队做干部工作十多年,在部队党委首长的领导下,深入连队考察了解干部,坚持公道正派的好传统好作风,为党委首长选人用人当好参谋,受到广泛的认可和好评。在总政组织部、宣传部担任部局领导十三年,他坚决贯彻执行军委、总政首长的指示要求,多次随军委总政首长到部队检查指导工作,参加全军性的重大任务、重要活动、重要文件起草;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结合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军队的使命任务,针对官兵思想实际,组织编写基层政治教材、干部理论读本和院校理论课本,指导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和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参加和组织《战士政治教育大纲》的修订,推动部队基层政治教育改革;兼任军队普法教育办公室领导多年,组织拍摄电视片、编写小人书活跃部队普法教育;积极主动组织开展心理教育研究,筹备建设全军宣传文化信息网,创新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基层建设纲要》,总结宣传基层党支部建设、连队指导员的典型经验,指导部队的基层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推动优抚条例修改出台;指导协调全国民政部门和全军组织部门,收集整理出版《抗美援朝烈士英名录》;积极联系在清华大学举办总政组织部干部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并带头参加学习。

 嵇绍莹在31集团军工作期间,针对部队处在“改革开放第一线、对台军事斗争准备第一线”的实际,狠抓创新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建设,注意摸索大学生干部工作,研究军地结合做好反间谍、反渗透、反窃密经验做法,支持开设“148”电话,参加“东海五号”演习的组织领导,积极探索军事斗争准备中的政治工作,率先开展“三战”演习训练,重视通过总结经验、宣扬典型推动工作落实,得到军区首长的肯定和表扬。在军区政治部工作期间,分管组织、宣传、群众工作,不怕任务繁重,工作敬业投入。在参加军区重要演训活动、重大任务和大项工作中,能坚决执行命令,且成绩突出;组织军区军、师级干部理论集训,指导部队理论学习、政治教育、基层建设,许多经验做法在全军很有影响。他还曾牵头抓好军事斗争政治工作准备,措施扎实有力。对部队的新闻报道、文化工作抓得很紧,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一直走在兄弟部队的前列,特别是围绕部队战斗力建设组织宣传了王庆平、何祥美等重大典型,在全军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在部队文艺工作方面,他曾指导军区文工团创作演出了一批精品力作,在全军性的文艺汇演中成绩突出,话剧、舞剧多次进京演出,多部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和省市台播出,这些都受到军委总部首长的肯定和表扬。
2009年10月,嵇绍莹光荣退休。退休后,他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特别是在家乡滨海这个中国书法之乡特殊文化氛围的影响下,悉心研习书法,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现为南京军区书法研究院名誉院长。他非常关心家乡滨海的建设和发展,主动联系部队有关单位同东港村结对帮扶发展经济,联系政府有关部门支持家乡修路搭桥。他为滨海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和自豪,衷心希望家乡早日跨入“大港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