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景姓网 > 景氏名人 景氏名人

古名人景日昣

时间:2021-2-03 来源:家谱馆景姓展区
简要介绍:景日昣(1661-1733)字冬旸(yang),号嵩崖,中岳嵩山登封人,生于清顺治十八年,幼年家贫如洗,但他爱好学习,孝敬父母,初读私塾,成绩优异,康熙十四年入嵩阳书院求学,从师于一代名儒汤斌、耿介等,康熙二十六年中举人,康熙三十年中进士。人物简介

“学而优则仕”,出仕后,首任广东高要县知县,任职期间,平反冤案,治理水患,赈济灾民,深受当地民众爱戴,离任后,民众自发为其立碑建祠。康熙四十二年,景日昣入京人监察御史,后又历任江南、陕西、河南、汾南道监察御史、鸿胪寺少卿、大仆寺少卿、宗人府府丞、都察院副都御史,后升任礼部侍郎、户部侍郎,赐资政大夫,加礼部尚书衔。他曾是乾隆皇帝幼年时的老师,三次主持科举考试。雍正三年(1725年),景日昣告老还乡,隐居于嵩山逍遥谷,专门从事著书立说,文章闻名于世,广泛流传,影响深远。

一是他被尊为中岳嵩山的一代名儒;二是他曾经是乾隆皇帝幼年时的老师,要求严格,使乾隆学识与日俱增,后终成为文武双全的一代明君,成就“康乾盛世”的伟业;三是他三次主持科举考试,其所选拔人才,后皆为知名人士,为清王朝的政治经济繁荣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四是他集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及医学家于一身;五是他一生著书立说,著述甚丰,流芳百世,影响深远,其中《说嵩》被称为嵩山的“百科全书”,《崧台书》则是对其从政活动和经验的总结,《嵩崖学凡》是一本著名的教育论著,《嵩崖尊生》是一本著名的医学论著。

生平事迹

一、天资聪颖,少年廪(lin)生 景日昣年幼家贫,随父亲读私塾,但他天资聪颖,过目不忘,再加上他勤奋好学,不分寒暑,练就一身不凡文笔,每次考试皆名列前茅,经府试为秀才,为县学中年少的佼佼者,十五岁被选入嵩阳书院(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其余三所为: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睢阳书院),从师于汤斌、耿介等,为书院的高材生,曾任书院斋长,帮助院长耿介管理校务。

二、捉鸽救母,感动县令

景日昣对父母非常孝顺,母亲张氏,颖慧娴淑,勤俭持家,生有三子四女,长子是景日昣,因为家贫,操劳过度,积劳成疾,于康熙十八年病重卧床不起,请医诊治,开处药方,内有昂贵人参,无钱买药,医生说可用鸽肉代之,景日昣就四处捉鸽,鸽子归巢,巢在县衙,不得进,景日昣望巢大哭,惊动当时的县令张埙,张埙是位爱民的父母官,得知实情后,尊其孝,遂命令手下捉鸽入笼,让其拿回奉母,但最终没能挽留母亲的生命,母病故,年仅三十六岁。景日昣亲洗母亲旧衣以殓葬之,他悲痛之余,谨遵母训,更发奋攻读科举,于康熙二十四年考中拔贡第一名,二十六年中举人第十四名,三十年殿试第三十六名中进士。

三、政绩卓越,接连提拔

“学而优则仕”,景日昣于康熙三十六年到广东肇庆府高要县任县令,连任五年。到任后,景日昣立堂规、平狱冤、减民赋、治水灾、建学堂,把素称为难治的穷乱高要,治理成为经济繁荣、夜不闭户的先进县。康熙四十年(1701年),发生特大洪水,西江大堤决裂,景日昣亲抱沙石,舍身抢救,决堤后,高要县城四门进水,灾民逃到高冈,三天三夜没有进食,景日昣乘舟送食品,救活两万多人。灾后又动员群众修筑“景福大堤”,至今仍为其西江屏障。高要人民为其立碑建祠以示敬意,肇庆知府张申对景日昣的考核评语为:“奉公守法,清廉爱民,兴行教化,才能称职,堪以行取”。广东巡抚彭鹏的考核为:“廉能素著,才品兼优”。政绩上报,提为京畿侍御。其九任御史,刚正不阿,一年内得以数次升迁、破格提拔,官至宗伯礼部侍郎资政大夫加尚书。

四、著书立说,流芳百世

景日昣于雍正三年(1725年)告老还乡,隐居于嵩阳书院东叠石溪北岸逍遥谷,继续著述立传,前后著有《嵩崖制义》、《嵩崖易义》、《河南省通志》、《登封县志》、《说嵩》、《嵩崖尊生》、《崧台书》、《嵩崖学凡》等书流放于世,有著书万卷之称!其中《说嵩》被称为嵩山的“百科全书”,《崧台书》则是对其从政活动和经验的总结,《嵩崖学凡》是著名的教育论著,《嵩崖尊生》是一本阐释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于一体的著名医学论著,尤其对妇科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传入日本后颇享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