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华姓网 > 华氏名人 华氏名人

茅台掌门问渠

时间:2021-2-02 来源:家谱馆华姓展区
华问渠(1894—1979),字永源,光绪二十年生于贵阳,原籍江西临川,始祖迁祖于清康熙年间来黔经商定居遵义团溪。华家以贩盐发家致富,到其父华之鸿接手时,华家的上百个盐号已遍及大半个贵州,“华百万”之名传遍川黔两省。至今老贵阳人中还流传着“华家的银子”、“唐家的顶子”、“高家的谷子”、“乐家的才子”之说。同治元年(1862年),其祖父华联辉在茅台创办“成裕烧房”(后名“成义烧房”)酿造“回沙茅台酒”。祖父联辉先经商,后读书应试为咸丰乙亥(1875年)科举人,因避咸同之乱,迁居贵阳,经营盐业,丁宝桢总督四川,乡人唐炯推荐,被丁聘为盐法道总办,协助唐炯推行“官运商销”新盐法,并在“仁岸”茅台创办“永裕隆”盐号,同治元年(1862年)在茅台创办“成裕烧房”烤酒。联辉子华之鸿(字延厘),继承父业,接管“成裕烧房”后改名“成义烧房”。与此同时,他还创办了贵阳文通书局和永丰机器抄纸厂。他是贵州最早的民族资本家。

华问渠平生勤奋好学,身材高大,善于为人处事。于贵州省宪群政法专科学校毕业后,协助其父之鸿经营工商业,改进文通书局印刷设备。抗战爆发后,许多专家学者来贵阳避难,华问渠成立文通书局编辑所,聘请专家、学者三百多人为编审委员,在上海、长沙、广州、成都、重庆、昆明设立分局,在当时与著名的与商务、中华、正中、世界、大东、开明等书局齐名。同时将其生产的茅台酒运送到各书局销售。

“成义烧房”生产的茅酒声誉虽隆,但由于本身设备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得到充分发展,年产量不过九千斤,而社会需要却逐年增加。周西成作贵州省长时,茅酒成为他外交的手段,每年要上千瓶的茅酒作为礼品送南京政府及川、桂、粤等省要人。1936年贵州与邻近四省公路完全沟通,特别是抗战开始,贵州成为西南交通中心,社会对茅酒的需求量更大。面对这种情况,华问渠屡次想把成义茅酒产量提高,但那时他的主要精力用在文通书局的书籍出版上,一时无余力及此。直到1944年,成义酒房不幸发生火灾,酒坊被焚,地面建筑大半被烧毁。他在重庆得到经理薛相臣的报告,立即电示:“迅速筹款恢复,并借此机会,扩大生产设备,以年产十万斤为指标”。

因此,成义茅酒厂在恢复扩建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扩大工作,厂房增加,酒窖由原来的12个,增加到18个,酒的产量达到年产四万二千多斤,是建厂数十年来的最高记录。1951年由政府作价收买“成义”酒厂,与“荣和”、“恒兴”两家一起合并,改为贵州国营茅台酒厂,华问渠任贵州省工业厅副厅长,1979年去世,享年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