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质简介
和世俊之孙,在巴中声誉极高。掌坛重大法事!
和文质人物生平
由于他才气非凡,见多识广,在群众中有很高威信。因此,民国时期,中央博物院从南京特别寄来书写着"奇才"的匾额,悬挂在他家大门上,还聘他为"中央博物院特约编译员",邀请他收集编译东巴文化资料。著名学者李霖灿1942年专程来到新主,曾拜他为师,潜心学习研究东巴文。和文质对李先生鼎力相助,为他翻译了一些重要经典,并对全部经典作了提要。还积极为李先生收集资料。李霖灿在新主收集到大量的经书、法器,这些珍品后来用几十匹骡子全部运往当时中央博物院的所在地四川南溪李庄,现分别收藏于国内外的各大图书馆及博物馆,这无疑对东巴文化的传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和世俊,出生在丽江县一个新主东巴世家。为了更好地普及和发展东巴文化,民国初年,和世俊在新主创办了一所东巴学校,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所东巴学校。
人物生平
他自幼跟爷爷、父亲学东巴文,后又拜塔城巴甸村著名东巴和文裕门下,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学成归来后,他在新主一带主持东巴教的仪式和法事的同时,致力于东巴文化的研究,并重点探讨东巴文的规范化问题,取得了重大成就。各地东巴经书大多数字句跳跃幅度过大,只有精通经文的东巴方能诵读,甚至东巴中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自写自念,高山流水;人写我念,断犁断锄。"而和世俊书写的经文字句连贯,语言流畅,一般懂点东巴文的人都可看懂。他还精通藏文,并创造了一种读藏文的注音文字,用这种文字记藏文《消灾经》一部。这种用东巴文记录其他民族的经书,实为一个可贵的创举。
学员三十余人,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他向学员系统地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让学员在他主持法事时充当他的助手,使他们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提高各种技能技巧,最后直到精通东巴的诵、唱、舞、画等"十八般武艺",才赐予东巴名,举行隆重的"加威灵"仪式,才算是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