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洪姓网 > 洪氏名人 洪氏名人

著名学者书画篆刻家洪亮

时间:2021-2-02 来源:家谱馆洪姓展区

洪亮,号九牛,斋号“修竹堂”,祖籍安徽绩溪,1961年4月生于吴昌硕先生的家乡---浙江安吉,在其令尊的影响下自幼爱好书画篆刻,受邻居姜大公先生的启蒙,逐入门径。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时常奔波安吉、杭州两地之间,曾先后受教于诸乐三、余任天、周昌谷、潘韵、刘江等诸先生。2005年迁居北京,从著名学者、北大教授金开诚先生。在书法、国画、篆刻、诗词方面有深厚的基础和文化底蕴。2005-2006年北京大学访问学者,2007-2011年《中国书法》执行编辑。2005年开始在国内外大学讲授中国文化与中国书画篆刻艺术,编著《大学书法教材》。在专业报刊上发表论文、评论计150多万字。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中青展、西泠印社评展等并获奖。应邀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电视台作书法讲座,应邀赴美国、韩国讲学,作书画创作交流。作品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收藏,被风景名胜区勒石刻碑。

社会职务

曾任:九三学社浙江省委文澜书画院副院长,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州市政协常委、湖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副主席,安吉县书法家协会主席、安吉县文化馆副馆长、昌硕印社社长,中山文学院聘为客座教授。

现为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委员、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副秘书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导师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授课专家,美国费佛尔大学孔子学院名誉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主要成就

2006年论文《民俗书法刍论》获北京大学“创新成果奖”。

1996年9月,主编《吴昌硕》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文史图书一等奖。

1996年11月,论文《吴昌硕先生的书法艺术》,编入朱培尔主编《二十世纪书法经典·吴昌硕》。

先后赴美国欧道明大学、费佛尔大学孔子学院、北卡罗来纳州马瑞文杰高中、瓦戴尔孔子学堂、亚州图书馆等讲学,传播中国书法、中国画,以及哲学等中国文化。

出版编著《吴昌硕》、《洪亮印存》、《中国篆刻百家--洪亮卷》、《洪亮行书桃花源记》、《历代咏竹诗选》等11种。

应约为《荣宝斋》、《书法报》、《美术报》等书画专业报刊撰写《中国画竹简史》、《民俗与书法》、《解读吴昌硕》、《缶庐印话》、《九牛印话》等9个专栏。

艺术风格

篆书

以“峄山碑”和吴昌硕石鼓文为基础,并吸取邓石如、吴让之和近人王福庵的笔法之长。字法上吸收篆刻印化字法的方法,融大小篆于一炉,逐渐形成他的篆刻字法相一致的个性字法。

楷书

从唐楷入手,青少年时期就对颜柳欧褚等都下过深入的工夫,近些年来受李刚田楷书的启示,简化唐楷笔法陈式,融性情于楷法,给人颇有清新之感。

行书

以“二王”帖学为本,并吸取晋唐宋元诸大家以及北碑之长,给人以秀逸、爽健、流利之美感。

隶书

隶书则取曹全碑的秀美,侧锋取势,有秀润雅逸、劲健端庄之韵致。

国画

洪亮亦善国画,以画竹见长。以篆籀笔法画干,以草书笔法画叶,因有书法的功底,所以挥洒自如。枝干瘦劲而竹叶繁盛,无论风竹、雪竹、静竹,皆能经营布置,虽然无风无雪,但由枝叶都能呈现状态。尤以风竹最为精彩,竹叶被风吹拂向一个方向摇曳,竹干弯曲而富有弹性,表现了顽强的抗争和生命力。竹干中空,有虚心的美誉,清代赵翼咏竹诗曰“文堪彰外美,心本蕴中虚。”显然,洪亮是以画竹自励的。谦恭是人之美德之一,古人非常重视,论说也特多,如:“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宋·林逋《省心录》)“自满者,人损之;自谦者,人益之。”(唐·魏征《群书治要·尚书》)洪亮以画竹明志,是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反映,也是自己做人的原则和终生追求的目标。

篆刻

对汉印古玺的勤奋临摹,篆刻作品遂有苍茫古厚的韵致;构思布局,迥异恒蹊,独出心裁。刻姓名印法汉印较多。汉印的方正、浑朴、宽博、大气,符合我们民族共同的审美追求。满白文、粗白文、细白文等汉印表现形式,皆能出于一心,运用自如。词句印则取法古玺较多。古玺是大篆文字入印,随笔画的多少不同而字形有大小的变化,配合印文的穿插、挪让、呼应、疏密等布白,就产生了千变万化的艺术风格。从洪亮所刻的古玺中可以感受到他对古玺布白规律的熟练运用及他的激情、智慧和充满活力的白由创造精神。朱文古玺仁者爱人、吾日三省吾身、鸟语、金开诚之鉨等,以及白文古玺德厚流光、丹橘庐等,都是可圈可点的佳作。铸墨、畼神、寻梦等秦半通印,运用日字界格,疏密有度,收放自如。虚堂朱文小玺,仅1.1厘米见方,虚实自如,灵动有致,实属难能。

洪亮也能诗。洪亮平素诗不多作,遣兴而为,自然流露,平淡悠然,这些都是他一贯的艺术理念和思考方式--风格平淡、处事平淡、为人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