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鲍姓网 > 鲍氏名人 鲍氏名人

东汉末年将领鲍鸿

时间:2021-1-31 来源:家谱馆鲍姓展区

人物生平

鲍鸿(?—189年,东汉末年将领。

中平二年(185年),鲍鸿担任右扶风,韩遂等人领导的凉州叛军进犯三辅地区。

同年八月,朝廷任命张温为车骑将军,讨伐凉州叛军。鲍鸿作为右扶风也率军协助作战。

十一月,有流星划过天际,光芒照耀凉州叛军的营地,驴马嘶鸣,韩遂等人认为不祥,便下令撤军。破虏将军董卓与鲍鸿合兵追击,大破敌军,斩首数千级。

中平五年(188年)八月,汉灵帝刘宏设置西园军,以当时担任屯骑校尉的鲍鸿担任下军校尉,与袁绍、曹操、赵融、冯芳、夏牟、淳于琼同属于上军校尉蹇硕统制。

同年十一月,朝廷派鲍鸿讨伐豫州汝南郡葛陂县的黄巾军,并击破黄巾军。

中平六年(189年)三月,鲍鸿因贪污军饷过千万,被豫州牧黄琬上奏弹劾,下狱死。

主要功绩

中平二年(185年),鲍鸿担任右扶风,韩遂等人领导的凉州叛军进犯三辅地区。

同年八月,朝廷任命张温为车骑将军,讨伐凉州叛军。鲍鸿作为右扶风也率军协助作战。

十一月,有流星划过天际,光芒照耀凉州叛军的营地,驴马嘶鸣,韩遂等人认为不祥,便下令撤军。破虏将军董卓与鲍鸿合兵追击,大破敌军,斩首数千级。

同年十一月,朝廷派鲍鸿讨伐豫州汝南郡葛陂县的黄巾军,并击破黄巾军。

轶事典故

关于西园八校尉

什么是西园八校尉呢?汉朝有两种八校尉,第一种是“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内,外掌西域。屯骑校尉掌骑士。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屯兵。越骑校尉掌越骑。长水校尉掌长水宣曲胡骑。又有胡骑校尉,掌池阳胡骑,不常置。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虎贲校尉掌轻车。凡八校尉,秩皆二千石。皆武帝初置,有丞、司马。”(文字有删减,语序有调整。)这是《汉书·百官公卿表》中记载的汉武帝设置的八校尉,另一种就是汉灵帝的西园八校尉了,笔者在这里只说西园八校尉(此后行文除引文外皆略去西园二字)。

留传至今的八校尉比较完整的史料记载一共三种,这三种也有着些许不同。

最早的是汉侍中刘艾的《灵帝纪》中所载的“以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冯芳为助军校尉,夏牟、淳于琼为左、右校尉。”

按,刘艾的原著已佚,这是《三国志·魏书·张杨传》裴松之注的引文。而陈寿原文就是在说“帝以所宠小黄门蹇硕为西园上军校尉,军京都,欲以御四方,徵天下豪杰以为偏裨。太祖及袁绍等皆为校尉,属之。”

因此,八校尉中以上军校尉为首,任职者是小黄门蹇硕。

“小黄门,六百石。本注曰:宦者,无员。掌侍左右,受尚书事。上在内宫,关通中外及中宫已下众事。诸公主及王太妃等有疾苦,则使问之。”(晋司马彪《续汉书·百官志》)

以宦官为八校尉之首足见当时宦官势力之庞大,而从“初黄巾起,上留心戎事,硕壮健,有武略,故亲任之,使为元师,典护诸将,大将军已下皆令属焉。”(东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中也不难看出,灵帝此举是为了限制大将军何进的兵权了,或者说八校尉就是汉王朝最后一次外戚与宦官间的大规模争权冲突的产物。

西园八校尉:

首领 上军校尉 宦官 蹇硕

副首领 中军校尉 虎贲中郎将 袁绍

下军校尉 屯骑校尉 鲍鸿

典军校尉 议郎 曹操

助军左校尉 张融

助军右校尉 冯芳

左军校尉 淳于琼

右军校尉 谏议大夫 夏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