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包姓网 > 包氏名人 包氏名人

博士包存宽

时间:2021-1-31 来源:家谱馆包姓展区

包存宽,博士,曾任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规划学院副教授、责任教授,主要从事战略环境评价与综合决策、生态城市及其规划理论与方法、循环经济与环境经济学等领域的科研教学工作,已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教材两本、专著两本。现为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简历 

1994年7月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 获学士学位  

1997年7月 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专业 获硕士学位  

2000年7月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环境科学专业 获博士学位  


工作简历

2000年7月-2002年6月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博士后 

2002年7月-2012年10月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讲师、副教授、教授  

2012年11月-至今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教授


学术兼职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委员(2005年起)、环境规划学专业委员会委员(2008年起)、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2011年起)、环境风险专业委员会委员(2011年起),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2009年起),以及《四川环境》等杂志编委。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和领域有:战略环境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生态城市。  

作为国内开展战略环境评价研究最早、相关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最为丰富的学者之一,为我国战略环境评理论研究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与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 

出版有国内该领域首部专著《战略环境评价导论》,参与起草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总体规划》、《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石油化工基地规划》以及由交通部组织编制的《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等多项技术文件。 

承担并完成有国家环保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试点课题——广西沿海石油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所完成的“上海市实施战略环境评价技术方法、实施框架与实例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即《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40971305)》(2010,1-2012,12)、《协作型战略环境评价理论与模式——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和协作机制的研究(41271508)》(2013,1-2016,12)。

环境与生态规划方面。 

自2002年以来,承担并完成环境规划、环境保护五年规划、生态市建设、生态文明等研究与咨询课题20余项,规划范围和研究对象涉及到省、地市、县市、镇、村与社区以及园区等各类型,包括了中国东部、西部不同地区,规划期限涵盖了短期、中期和长期等不同时间跨度。 

尤其所完成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研究课题《我国环境规划编制实施与规划体系创新研究》(2009年10完成)、《城市环境规划技术指南编制》(2011年1月完成),对于我国环境规划体系进行了整体性的顶层设计,促进了我国环境规划理论与方法体系完善与环境规划制度化。 


教学工作

已经培养并顺利毕业硕士研究生15名(含留学生3名),在读硕士研究生7名(含留学生2名)、博士研究生3名(含留学生1名);承担课程与教学任务有本科生《环境规划与管理》,硕士研究生《环境管理学》、《战略环境评价方法与实例》、《可持续发展政策工具》(留学生),博士研究生《战略环境评价原理》、《环境管理学》(留学生)等;作为副主编出版有《城市环境规划》、《环境规划与管理》两部,参与编写《环境影响评价》一部(以上均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主要科研项目 

1. 基于大气质量管理的城市能源政策体系设计,973子课题,专题负责人 

2. 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交通部,课题负责人 

3. 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课题负责人 

4.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课题负责人 

5. 常州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常州市人民政府,专题负责人 

6. 上海市杨浦区生态规划建设规划,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杨浦区政府,课题负责人 

7. 太仓市生态市发展规划、循环经济建设规划、生态镇建设规划、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太仓市政府,课题主要负责人,课题报告编制负责人 

8. 常熟生态市发展规划、循环经济建设规划、生态镇建设规划、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常熟市政府,课题主要负责人,课题报告编制负责人 

9. 上海市实施战略环境评价技术方法、实施框架与实例研究,上海市建设委员会、上海市环境保护局,课题发起人之一、主要负责人,课题报告第一完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