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郭姓网 > 郭氏名人 郭氏名人

魏文帝文德皇后郭氏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郭姓展区


文德皇后郭氏(184年4月8日-235年3月14日),字女王,安平广宗(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人。东汉末年南郡太守郭永的女儿,三国曹魏开国皇帝曹丕的皇后。曹操为魏公时期,得入曹丕东宫。为人有智谋,时时献计助曹丕谋嫡。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即王位,封她为夫人(位次王后),同年魏受禅,拜为贵嫔(位次皇后),甚被宠遇。黄初三年(222年),立为皇后。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驾崩,由平原王曹叡继位,遂为皇太后。青龙三年(235年),在许昌逝世,葬于洛阳首阳陵,谥号“文德皇后”。


人物生平

取字女王

郭女王的祖上世代为郡县长吏,父亲郭永在东汉末年官至南郡太守,谥号敬侯。母亲董氏,即堂阳君,生育了三男二女:长子郭浮,为高唐县令,次女郭昱,第三女即郭女王,其后还有二子郭都、郭成。

郭女王生于汉灵帝中平元年三月初十(184年4月8日),恰值汉朝清明节前夕,出生就有异象。她年少聪慧过人,父亲郭永引以为奇,说道:“这孩子真是我家的女中王啊!”于是以“女王”作为她的字。然而她却早早失去父母,于战祸中流离飘泊,后寄身在铜鞮侯家中。

女中谋士

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汉献帝册拜曹操为魏公,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汉献帝又晋封曹操为魏王。

在此期间,郭氏被比她小三岁的曹丕纳为妾,彼时郭氏的年龄在29岁到32岁之间,官兼五官中郎将与副丞相的曹丕对她甚为宠爱。郭氏有才智谋略,在曹丕与其弟曹植争嫡之时,常常献予计策。曹丕得以立为世子,就有她的筹谋之功。

受宠封妃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为世子之时,郭氏的弟弟任曲周的县吏,侵吞官府布匹,按律应处死。当时曹操在谯县,曹丕留守邺城,掌管此案的人是魏郡的西部都尉鲍勋。曹丕多次亲写书信,恳请他免罪郭氏之弟。然而鲍勋不敢纵容,还是将所有罪证上呈朝廷,此事导致曹丕对鲍勋态度大变。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继位魏王。当时王宫内制,正妻为王后,其下有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五等爵位。曹丕不立王后,册拜郭氏为魏王夫人。同年,曹丕登基为帝,定国都于洛阳。又特别增加仅次皇后的贵嫔之位来封郭氏,让其做妃子之首。

曹丕长子曹叡之母甄夫人,在曹丕称帝后被留在邺城,不得进入洛阳皇宫,甄氏郁郁不得志,流露怨恨的言辞。曹丕闻之大怒,派遣使者至邺城,赐死甄氏,连带当时已为平原王的曹叡也被废去王位降为侯爵。这皆是由郭贵嫔受宠所致。

立为皇后

黄初三年(222年),朝廷提议立皇后之事,曹丕想立郭贵嫔为皇后。中郎栈潜上疏反对,在奏书中说:“古代帝王们治理天下,不仅离不开文武百官的忠心辅佐,也离不开贤慧的后妃鼎力相助。能否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可以说决定着一个王朝的兴衰存亡。故而远古时期黄帝迎娶西陵氏之女,尧帝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虞舜,都以贤明有德而著称,成为流芳千古的美谈。而夏桀亡国狼狈逃往南巢,其祸根正在于宠幸妹喜,不修朝政;商纣王以炮烙剖心等酷刑对待臣下,目的也不过是取悦于妲己的欢心。鉴于这些在历史上曾导致王朝废兴事业成败的经验教训,历来贤明的君主都格外慎重对待册立皇后这件大事,总是在世族豪门之家选择知书达礼的淑女来充任元妃,以统领六宫,虔敬地祭祀宗庙,暗修教化之功。《易经》中说‘家道正而天下定’,说的是由小到大、由内及外的道理。这正是先王们所规定的法规啊!齐桓公在葵丘接受爵位时,也特别申明,不能让妾成为妻子。

可如今宫中这位宠妃,常常借着皇上的恩情而越礼,与皇帝同乘天子车马。如果陛下因贪爱而立她为皇后,使身份微贱的人骤然富贵,位极人臣,那么我担心后世会出现众心不服、肆意轻慢,上面又无力控制的局面。朝廷礼法不攻自破,这样的乱子不是由上面引起的么?”

郭贵嫔亦上表辞谢:“妾身没有娥皇、女英下嫁虞舜的气节,又没有太姜、太任思齐的伦谊,实在不应勉强坐皇后这样的高位,担责正妻的重任。”

曹丕不从,于是在这年的九月重阳节,立郭氏为皇后。

椒房之美

郭女王的亲兄弟早已去逝,于是让堂兄郭表过继给她的父亲为子,郭表因此被拜为奉车都尉。她的外亲刘斐要与他国(或指吴、蜀)女子通婚,她听说这件事,就专门告诫家人及亲戚:“各位亲戚遇婚嫁之事,都应该与乡里门户相对者联姻,不得借权势强与他方人家通婚。”她姐姐的儿子孟武还乡后求娶小妾,她又专门下了一道敕文劝阻说:“当今由于战乱,妇女不多,应尽可能地将她们配给前方将士为妻。有权势的人家不能聘娶为妾。各位亲戚在这件事上都务必小心谨慎,不要自取其咎,遭受刑罚。”郭皇后常常告诫亲戚郭表、孟武等人说:“汉朝皇后的家族,很少能有保全自身的,都因为骄奢,因此不可以不谨慎!”

郭女王自嫁曹丕以来,直到位极中宫,虽一直身受盛宠,内心却愈加温穆恭静,供养曹丕的母亲太后卞氏,以孝道闻名。是时柴贵人也有宠,郭皇后对她教诫劝勉。后宫里的贵人(嫔妃封号)们有时犯下过失,郭皇后常为她们掩饰过错,倘若曹丕发现后加以责备,她便向其解释事情的始末详情,曹丕若是大发脾气,郭皇后甚至为这些犯错的贵人顿首请罪,因此六宫之内没有怨言。她生性节俭,不喜好铺张浪费的乐舞宴会,并且常仰慕东汉明德皇后的为人。

黄初五年(224年),曹丕率师东征,郭女王留守许昌永始台。当时大雨连降百余日,城楼多有倒塌损坏。有关的官员奏请皇后移居他处,郭皇后拒绝说:“昔年楚昭王出游,王后贞姜留在渐台。长江汹涌而来的时候,使者接王后转移,但急切中忘了带上楚昭王的信符,贞姜坚持不走,以至于在洪水中丧生也在所不惜。如今皇上御驾远征,我在后方还没有遇到贞姜那样的危急情况,又何必要转移呢?”群臣闻言无话可说,再也不提请皇后迁居的话。

黄初六年(225年),曹丕再次督师东征,大军开赴广陵郡,郭皇后留守曹氏故里谯县的行宫。当时,郭表留守在行宫负责警卫工作,想要堵水捉鱼,皇后制止说:“这河水是通着运送军粮的河道的,你筑坝截水又需木材,自己的奴客不在眼前,只好私自挪用公家的竹木来筑水坝。如今你这位奉车都尉所缺少的东西,难道仅仅是鱼么?” 

黄初七年(226年)正月,曹丕让郭皇后效仿周朝王后,于洛阳北郊举行亲蚕仪。侍中韦诞撰《皇后亲蚕颂》记录了郭皇后举行亲蚕礼的盛况。

同月,骠骑将军曹洪的门客犯法,曹洪本人因此被连累入狱。曹洪家富但生性吝啬,曹丕少年时曾向他借过钱,但被拒绝,曹丕因而怀恨在心,打算借此事要将曹洪处死。群臣前去求情,皆不能奏效。卞太后对郭皇后说:“假如曹洪今天死,我明日便令皇帝废去皇后了。”于是郭皇后痛哭着屡次请求曹丕赦免曹洪,才使曹洪以剥官削爵免于一死。

尊为太后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病重驾崩,时年四十岁。谥号文皇帝。

早先,因郭女王未生皇子,曹丕下诏令皇长子曹叡侍奉郭皇后。但曹叡因自己生母没有善终,意难平复,后来不得已,开始勤谨侍奉皇后,每天早晚都去向郭后问候起居,郭女王因自己无子,也对他疼爱有加。但曹丕始终不喜欢曹叡,有意欲让京兆王曹礼当太子,故而储君之位一直空置,直到曹丕病危临终前一日,方才挑选曹叡做继承人。

曹叡继位,尊郭女王为皇太后。因她居住的宫殿名永安宫,遂称她为“永安宫太后”。

太和四年(230年),曹叡下诏封郭表为安阳亭侯,继而又晋爵为乡侯,增加食邑连同以前所有的共五百户,还封他为中垒将军,封他的儿子郭详为骑都尉。同年,曹叡追谥郭后的父亲郭永为安阳乡敬侯,母亲董氏为都乡君。又提升郭表为昭德将军,加金章紫绶,赐位特进。郭表的次子郭训也被任命为骑都尉。后来郭女王的姐姐郭昱去世,曹叡想予以厚葬,为其修建祠堂祭祀。郭女王知道了制止道:“自汉末天下大乱以来,许多王侯公卿的陵墓被人盗掘了,其主要原因大都在于厚葬。今安葬亡人最好以文帝首阳陵的薄葬为法。”(魏文帝倡薄葬,其首阳陵甚简俭。)

太和六年(232年),曹叡幼女曹淑夭折,悲痛万分,打算迁徙求安,便带领自己和太后宫中的上下人等,全部东行到许昌避灾。

青龙三年(235年)三月初八,郭女王在许昌宫驾崩,时年五十岁,谥曰文德皇后。曹叡所作《文德皇后哀策》记载郭后的梓宫是在二月壬申(3月29日)启殡,从许昌迁葬到洛阳。

首阳埋骨

早在黄初三年冬,魏文帝便作《终制》表首阳山东为寿陵,而在与他葬处相隔一条溪涧的地方,标注为后妃墓葬地,言“魂而有灵,无不之也,一涧之闲,不足为远”。规定在他逝世后,有子嗣的嫔妃随儿子前往封国,而没有子女的嫔妃死后皆安葬在此地。后魏文帝临终,又下令遣散后宫,让自淑媛、昭仪以下的妃嫔各自回家改嫁,不需再为他守陵至死。郭女王逝世时,朝廷还是依当年文帝终制,在首阳陵涧西为她营造陵墓。三月十一日(4月16日),她被葬在首阳西陵。是年明帝进封郭表位爵为观津侯,增加食邑五百户,并前千户。提升郭详为驸马都尉。

据《魏略》记载,郭女王曾向文帝进谗,文帝遂将甄氏赐死,并无大殓,且使尸体被发覆面,以糠塞口,曹叡继位后为生母甄氏报仇,遂将郭女王迫害致死,且令殡葬如当初甄氏死状的事。而在时期相近的西晋,人们则认为郭女王和曹叡的关系良好,并因为曹叡对待郭女王言行甚谨,而视他为孝顺母后的典范。《开元占经》里简略提到郭女王之死,说她当时没有任何疾病,忽然驾崩,这可能是曹叡杀死郭女王流言的由来之始。

青龙四年(236年),曹叡发布诏令,改封郭女王的父亲郭永为观津敬侯,母亲董氏为堂阳君;追封郭女王的哥哥郭浮为梁里亭戴,弟弟郭都为武城亭孝侯、郭成为新乐亭定侯。分别派出使节捧着朝廷的追封文书,以太牢之礼进行祭祀。郭表死后,长子郭详继承了他的爵位,又分郭表的爵号给他的三子郭述,郭述因而也成为列侯。郭详死后,其爵位又传给了他的儿子郭钊。


历史评价

曹叡:“昔二女妃虞,帝道以彰,三母嫔周,圣善弥光,既多受祉,享国延长。哀哀慈妣,兴化闰房,龙飞紫极,作合圣皇,不虞中年,暴罹灾殃。愍予小子,茕茕摧伤,魂虽永逝,定省曷望?呜呼哀哉!”

王沈:“性俭约,不好音乐,常慕汉明德马后之为人。”

陈寿:“魏后妃之家,虽云富贵,未有若衰汉乘非其据,宰割朝政者也。鉴往易轨,於斯为美。追观陈群之议,栈潜之论,适足以为百王之规典,垂宪范乎后叶矣。”

卢弼:“是郭后之足以制魏文可知。”

史梦兰:“早虑密计定储皇,献纳时时启智囊。蝉鬓蛾眉皆国色,阴谋终让女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