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伏姓网 > 伏氏名人 伏氏名人

南朝著名儒生伏曼容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伏姓展区

 伏曼容,字公仪,安丘人。由于南北朝时期战乱,举家客居南海一带。一生治学,广收门徒,教授经书,传习典籍,桃李满天下。为官期间经常给帝王、臣僚讲学,并著书立说,深为皇上、大臣及黎庶所服膺。为南朝著名儒生,一代名师。

生于名门望族 读书过目不忘

  伏曼容(421-502年)字公仪,南朝平昌(今安丘)人。伏姓虽不是一个大姓,但曾是一名门望族。尤其是汉魏南北朝时期,更为显赫。东汉末年伏氏家族自济南东迁后,一直聚居在安丘、诸城一带,西晋末年,随着王朝迁都建康,部分伏姓人家特别是在朝廷做官的,也都纷纷南迁。有的住在京都建康(今南京市)附近,有的徙居闽粤地区。伏曼容家就是客居于广东南海的,其家族的人或为官宦,或耕种为业,或从事教育。

  在这一时期,伏氏家族出了许多名臣、名将、名师。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东汉末年的伏完(伏无忌孙)不仅袭爵不其侯,且娶尚桓帝女阳安公主,为当朝驸马。其女伏寿又被汉献帝封为皇后,成了潍坊籍的唯一一位皇后。伏寿继承了祖上伏湛等学者及父亲伏完的家学和睿智,颇有才学,知书明理,能诗会文,凛然正气,跟随汉献帝20多年,在与献帝遭劫持走到曹阳时,被叛贼追逼步行渡河,在利刃威逼之下,直至“血溅后衣”亦无惧色,扶持献帝闯过难关,回到洛阳,可谓与献帝是患难夫妻,恩爱伴侣。

  伏氏家族中还有一位女子伏晨之女,是汉顺帝的伏贵人,受到皇帝的宠信。整个家族有将有相,有朝中大臣,有郡县官吏,有著书立说的名儒,有皇帝太子的老师。可以说是人才济济,名重一时。伏曼容一家,自他的曾祖伏滔到曾孙七代人供职朝廷,服务社会,伏曼容本人则是宋、齐、梁三朝元老,一生治学,孜孜以求,直到终老。

  伏曼容的家庭是典型的书香人家,在魏晋浮躁、儒教沦歇的情况下,只有家学渊源的人家,还能坚持读经尚儒,在家族内传道授业。伏曼容家就是一例,伏曼容的曾祖父伏滔,字玄度,有才学,少知名,入仕后封喜县侯,拜著作郎,掌国史,虽然是朝廷官员,从事的却是著书立说,是研究历史的学者,又是文史专家。伏曼容的父亲伏胤之,也是秘书一类的学者文人。家中藏书丰富,五经四书、三德六艺、图册文献、史学典籍应有尽有,伏曼容虽少年早孤,却爱读书,善思考,日夜苦读,手不释卷,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少时就能成诗为文,且长于言谈,常引经据典,与人交流心得体会,人称才子。家藏书籍虽多,但抵不过他一目十行的阅读能力和惊人的记忆力。家中藏书读完,就到处借书,或与学友交换学习,切磋琢磨。所写诗文,不仅呈家族成员批改,还请老师当面指正,因而学业进步很快,成为同龄中的佼佼者,学业方面的带头人。在家庭教育和老师的悉心培育下,伏曼容终于成为了博学广智的经学家、名学者。

南海设馆授业 三朝皆为学官

  伏曼容青少年时期,客居南海(今广州),经师尊启蒙,艰苦自学,擅长《老子》《周易》,精通经书,先是在当地设馆授业,成名后入仕,先后做了宋、齐、梁三个朝代的官。

  那时的官吏与当今有近似之处,官员业务多种多样,总体来说虽有文武之分,具体来分却是文武交叉,文中有武,武中有文。同样是文官,有文化、教育、著作、艺术、政治、经济等门类,而部队中,也有教师、演员、医务等文职官员。

  伏曼容做官,细究起来主要是学术、咨询、传文化、定礼乐等事宜,可谓是“学官”。仕宋以后,为辅国长史,明显是国家的史官。明帝时又诏伏曼容掌经。尽管此时的他已不是教师身份了,但所做的还是讲经演史的工作。

  伏曼容还任过太守、司徒参军、尚书员外郎、大司马咨议参军、侍皇子侍讲等职,除太子侍讲确是教书外,其余皆与其撰书、演史、讲习不相符合。实际情况是,不管伏曼容什么头衔,他所从事的工作都是与文学、史学、宣教、学术分不开的。

  因此《南史》既没有把他列为“良吏”,也没把他列为“处士”,而是把他与南朝的著名学者一起列入了《儒林》列传之中。

入仕仍当老师 晚年京师讲学

  伏曼容的教书生涯前期在地方上出名,后期在朝中乃至全国成名。伏曼容为师分两个阶段,入仕前在客居地南海一带教学,仕宋后官至辅国长史。

  当时其客居地南海,为边鄙蛮荒之处,经济落后,教化未开,师资条件与中原地区相比,更显差异,尤其是操着雅言(当时的普通话)的中原儒士,更是凤毛麟角。听说伏曼容收徒授课,四方生员纷纷前来求教,伏曼容的教馆,常常人满为患。伏曼容也就成为南海一带的名师。

  伏曼容入仕之后名称上是官员,实际上仍是“师”。《梁书》载:宋明帝好《周易》,集朝臣与清暑殿讲,伏曼容执经。表明伏曼容为官期间,仍是教书授业的教师。伏曼容的《周易》造诣极深,常云:“何晏疑《易》中有九事,以吾观之晏子不学也,故知平叔有所短”。

  何晏是东汉重臣何进之孙,字平叔,是当时研究易经的专家。尽管史书说伏曼容“倜傥好大言”,即仪表风流大度,好说大话,意思是说何晏的话可能有夸大的成分,但可从另一方面说明其对经书尤其是《周易》有着精辟独到的见地,故而才敢发何晏“不学也”,“有所短”的话。南朝齐武帝永明初年,帝不重儒术,伏曼容宅在瓦官寺东,“施高座于听事,辄升高座为讲说,生徒常数十百人”。晚年致仕后,还在京城讲学授徒。虽已八旬高龄,仍诲人不倦,矻矻治学,直到82岁寿终。有《周易集解》《毛诗集解》《表服集解》《老子义》《庄子义》《论语义》等著作留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