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捐赠新闻 捐赠新闻

山西省郭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郭起珍向老家河南家谱馆捐赠《汾阳郭氏族谱》

时间:2023-11-10 来源:本站综合

近日,山西省郭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郭起珍向老家河南家谱馆捐赠一部《汾阳郭氏东宋家庄村族谱》。

郭起珍向老家河南家谱馆捐赠郭氏族谱.jpg

东宋家庄村原名为宋家庄村,1991年为与汾阳城西北峪道河镇的宋家庄村区别,改名为东宋家庄村。村庄位于吕梁山东麓,汾河水西岸。文峪河、磁窑河两条汾河支流滋润着全村3000多亩土地。往南1华里多与平遥县云家庄村紧邻,北1华里与普提庄相邻,东北3华里邻东、西九枝社村,西3华里靠肖家庄镇高丰村,在汾阳城东北方31华里处。旧属溢善里五甲,解放初属汾阳县五区,后属汾阳县城子乡,现属汾阳市冀村镇。

整个村庄东西长约1600米,南北宽约400米,全村居住着550多户,1800多口人,郭氏人口约占50%。东半村住郭氏,西半村住薛氏,田、王、范、张等姓杂居其中,没有一家姓宋。村名与姓氏往往相关联,而东宋家庄却不然。据考本村与普提庄原为一村,宋姓居北半村。后来汾河决堤,发了一次大水,将村庄分为南北两半,宋姓人家全部分割到北边。汾河大水退后,从河床的泥沙中,发现一尊木雕菩萨像,人们视为吉兆,就抬回村中,在北边村东立庙供奉。随后将一分为二的宋家庄北半村起名为普提庄,意谓豁然开朗、大彻大悟。因此东宋家庄村再无姓宋人家,而普提庄姓宋人家很多。此事依据有三:一是现在两村间有一垙地叫碾子街,人们俗称河槽,中间低两头高,河槽东北西南走向长达1000多米。河床地域状况仍有当年洪水冲击形成的状态。二是七十年代,人们在这河槽中挖出过火炕房屋地基等建筑遗址,证明此处当年有人居住。三是现在两村都是南北窄东西长,普提庄东西长1200多米,南北宽300多米,两村建筑占地仍保留着当年水冲后大致的轮廓。

郭氏东宋家庄村立祖人郭仲宝在明朝后期,返乡汾阳,定居东宋家庄村。历时400多年繁衍18代,聚集而居东半村。历代不乏能人志士,为村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村东口原有大寺,驻溢善里办事机构。寺东西长100米,南北长150米,占地二十亩。大寺坐北朝南,并排三院。东院大殿三楹,东西各有小耳房,殿内多为两米多高的泥胎神像。中院有铁佛坐像五心朝上,重两吨多。西院无考。大寺正殿后有五神庙,坐东朝西,正屋三间,对面有厅四间,厅后为乐楼。村西有关帝庙坐北朝南,大戏台坐南朝北,还有财神庙。村中还有一小戏台。村内有郭氏祠堂。东半村村北有观音庙,坐东朝西,(乃郭世清求观音而得子郭怀锡故修此庙)。村无堡墙,但有东门西门,东门顶有魁星楼。如此宏伟诸多建筑,大多坐落东半村,史实可见,当时的郭氏族人为村中的建筑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解放后郭氏族人先后有郭九禄、郭清善、郭九英、郭九恩、郭九根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有郭秉基、郭九康、郭起林、郭起高担任过村主任。他们带领全体村民,紧跟共产党走,将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逐步建成文明富裕的小康村。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解放初期在满目疮痍、经济萧条凋蔽,战争留下的落后村落上,他们与村民建立新政权,巩固新政权,进行土地改革,跟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互助组、初级社,东宋家庄村曾被评为当时很有名气的一鸣社。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文革动乱年代,他们带领村民坚持抓革命促生产,大搞多种经营:开粉房,开粞房,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维护着东宋家庄村的平安与稳定。

七十年代后期,他们带领村民大搞科学种田。高粱与大豆,玉米与大蒜进行套种,根据土壤酸碱度的不同合理施肥。大大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提高了土地单产,增加了村民收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他们带领村民紧跟党走农村改革开放的道路,盖起了西门、影壁。打深井搞节水灌溉,推广林果生产,建200亩果园,多条绿化带。推广小麦覆膜机播技术,受到省地表彰,先后有时任副省长的郭裕怀,地委专员薛延忠到村视察。

东宋家庄村教育工作,历来人们比较重视,原先学校在村西关帝庙内,1990年,搬到村中新学校。郭氏及郭氏家人为学校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与其他老师一道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工作,狠抓基础教育,为村内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郭起珍第一个考上大学以后,几乎年年有考上大学的学生,考生们都得益于小学扎实的基础教育。我村外出工作人员特别多,处级干部有郭起林、郭清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有郭秉其、郭起珍等一批人。干部、教师、医生、工程师、工人遍布各个行业,他们的发展都起源于从小扎实的基础教育。

郭氏族人为东宋家庄村争得了荣誉,为国家做出过贡献。抗日战争时积极参加抗击日寇,为国捐躯的有郭起金烈士,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有郭九贞烈士。郭九良参加过延安保卫战,郭秉环出国参加抗美援朝战斗。

改革开放以来,郭氏族人不少离开村庄外出打拼,但他们不忘自己的根,郭起栋兴办企业,所用工人大多从东宋家庄村内招聘,自己发展的同时也帮助本村人致富。东宋家庄村这块汾河岸畔的灵秀之地,养育了郭氏族人,郭氏族人也为东宋家庄村的文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历史证明郭氏族人离不开东宋家庄村这块风水宝地的滋养,东宋家庄村的进步发展也离不开郭氏族人的努力。